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十四五”汉中市汉台区答卷:以“精”字诀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唐伟 时间:2025-11-07

4b355673cc3a2bbc48a6aec5f8f7af69.pn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夏东) 11月5日,由汉中市汉台区委宣传部、汉台区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十四五’汉台答卷”媒体集中采访活动。省市媒体记者深入汉台区,实地探访了轻工业产业园、富硒魔芋食品产业园、315省道及杨家山村等四个典型点位。采访团一行欣喜地看到,一幅“工业提质、农业增效、交通赋能、乡村焕新”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汉台大地上徐徐展开。

8443bdfc0f32b801bda0641bc9422bde.jpg

“十四五”期间,汉台区锚定“陕西高质量发展强区”战略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预计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458亿元,经济规模稳居全市首位。这五年,汉台以“精”字为诀,在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上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十四五”答卷。

工业“精”筑:“上楼”盘活存量,集群焕发新生

面对城市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汉台区另辟蹊径,大力推进“工业上楼”模式,盘活闲置资源,为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新路径。

位于七里街道的汉台区轻工业产业基地,正是这一理念的缩影。该基地通过改造闲置商铺,投资53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园区精准定位,吸引了服装加工、电子产品、文创非遗等轻生产、低噪音企业集聚。目前,欣达仕业、卿如故汉服等9家企业已“拎包入驻”。其中,投资建设的欣达5G全智能服装智造项目,预期年营业收入可达2亿元,有望成为带动区域服装加工产业链发展的“链主企业”。

通过集要素、聚动能,汉台区不仅解决了部分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更以“产城融合”的思路,带动了周边就业与片区整体发展,打造出城市工业提质增效的示范窗口。

b1add708f75ec2979c320a0910d9dc32.jpg

农业“精”作:“小魔芋”撬动三产融合“大产业”

在老君镇,汉台区大健康富硒魔芋食品产业园以“精准招商”和“三产融合”的速度与力度,让“小魔芋”真正撬动了“大产业”。

该项目总投资9900万元,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10天,展现了惊人的“汉台速度”。园区不仅盘活了闲置厂房,更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内4条现代化生产线已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自创品牌“魔小爱”系列产品也已上线。

“我们打破传统工业布局,推动‘工业+旅游’融合,实现生产、研学、文旅多元协同。”老君镇镇长朱建敏表示。通过“企业+种植基地+农户”模式,产业园带动了上游魔芋种植和下游文旅服务,预计全面投产后可新增就业600余人,年产值达4.4亿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7a0f89761cd2154dba2fed68e5b15649.jpg

交通“精”织:“黄金走廊”串联山水,赋能全域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汉台区深谙此道,“十四五”以来整合投资约13.81亿元,实施交通项目126个,构建起“七纵六横”的路网骨架。

其中,省道315汉台段成为“交通+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这条路有效串联起金谷珍果、宝峰榴园等农业园区,以及石门栈道、花果山等景区,形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走廊”。它不仅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更高效,也催生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预计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8万农民吃上“交农文旅融合饭”。

“修一条路,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汉台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戚祎的话,道出了交通建设对民生改善和产业振兴的核心作用。

乡村“精”治:“四微”模式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曾经的贫困村宗营镇杨家山村,如今已蜕变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这背后,是“微改造、微自治、微文化、微经济”的“四微”治理模式在发挥效能。

杨家山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旧物利用、彩绘艺术打造“微景观”;发动村民参与自治,评选“最美庭院”,实现环境“常态美”;依托“我们一起回乡”IP,发展星空露营、摄影采风等“微经济”业态,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较脱贫时实现大幅增长。

以杨家山村为样板,宗营镇正依托315省道优势,全力打造“杨家山—马王庙—范家坪”乡村休闲旅游环线,推动乡村振兴从“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

从城市工业的“精筑”,到特色农业的“精作”;从交通网络的“精织”,到乡村治理的“精治”——汉台区以“精”为要,多点突破,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综合实力的稳步增强。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汉台区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强区”建设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编辑:西亮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