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枣嫁接破解红枣困局 药材种植盘活撂荒土地——木头峪镇探索党建引领产业转型新路径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10-31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任雄伟)木头峪镇地处黄河沿岸,现有枣林面积30870亩,是红枣主产区。但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出现土地撂荒、红枣裂果连年微收的发展困局。今年以来,该镇将酸枣嫁接与药材种植作为产业转型的“金钥匙”,有效破解红枣产业瓶颈与土地资源闲置难题,蹚出一条“生态修复+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引领凝聚转型共识 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转变认知,必须以“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委会、镇村干部会、支部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四级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先后两次组织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前往横山区、清涧县实地观摩,用兄弟县区的成功案例,让群众从“怕风险”“不可能”向“抢机遇”“能干成”转变,激发了党员干部带头试、群众跟着干的积极性。王宁山、张于家畔、乔家兴庄等6个村党支部率先示范,迈出了全镇产业转型第一步。10月23日,该镇再召集镇村干部到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教育引导干部主动应变求变,为下一步全面推开奠定基础: 精心组织推动资源聚集 聚焦土地、技术、市场三大核心难题,该镇精准打出土地流转、人才引育、市场挖掘“组合拳”。年初利用农闲时间,在6个先行先试村按100元/亩标准,一次性流转4354亩闲置土地,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向浙江企业承包,承包期10年,企业保障流转经费,负责截干嫁接、日常养护和市场营销,在生产过程中优先吸纳本地群众务工,建立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该企业还对自行嫁接、自行管理酸枣园的村民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并按市场价保底收购酸枣,解决了群众“不会干”的技术问题和“丰产不丰收”的后顾之忧。同时,该镇还积极群众,利用长期闲置的坡耕地、弃耕地种植远志和柴胡等中药材 820余亩,形成了“上层酸枣结果、下层药材增收”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一块土地多份收益”。 创新模式加速成势见效 为推动产业转型从“试点”走向“全域”,木头峪镇计划以三种模式渐次推进其余11村产业转型。一是农户自主经营模式,鼓励有劳动力的村民自主实施、自我管理,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并保底收购;二是村集体主导模式,村集体流转土地后统一组织生产,收益归集体与农户共享;三是企业托管模式,村集体将流转农户的土地托管给第三方企业,农户既可收益流转经费,也可参与生产经营务工。预计2026年将新增酸枣嫁接面积10000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达 1000亩。 “今年,我们通过实施酸枣嫁接和中药材种植产业,直接带动村集体及农户收入超100万元,未来3~5年,全镇这两项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 2000余万元。下一步,我镇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酸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果’,让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奋力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木头峪镇有关负责人说。 
 编辑:夏雨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上一篇:佳县开展“情暖重阳 爱伴夕阳”敬老爱老主题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