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亩葵花喜迎丰收 矿区生态修复显成效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温子瑞 时间:2024-10-11
近年来,神木市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全市不同生态区域优化农业品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助力农户增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走进孙家岔镇海湾张家沟村的千亩向日葵种植基地,一朵朵向日葵花形似盘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干。“过去这片都是露天煤矿复垦治理区,经过这几年对回填区的土地治理,平整出了近万亩农田。”神木市绿汀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国生告诉笔者,“今年,我们公司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食用葵花和玉米等农作物,整体长势良好。目前葵花已经成熟,进入采收期。” 近年来,该公司以“政府引导、企业办园、社会参与”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利用露天煤矿复垦土地,建成了近万亩高标准农田,先后试种了马铃薯、玉米和葵花等作物。 “2018年,我公司流转了孙家岔张家沟村的8000多亩土地,今年我们种了葵花2300多亩、玉米500多亩,葵花亩产预计在600斤左右,现在葵花的市场行价是每斤5到6元,主要是订单销售。”汪国生说。 曾经的露天煤矿回填区,现在变成万亩高标准农田,得益于神木市对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政策和决心,不仅让种植户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打零工的机会,增加了农户收入。从葵花、玉米的种植到收割等工序,可带动周边农民就业500余人次。 在葵花田里,工人们穿行其中,挥动着手中的镰刀,正插盘晾晒,一个个颗粒饱满的葵花籽盘沐浴着阳光,等待风干后进行机械脱粒采收。正在收割的工人杜让儿说:“收葵花一亩地可以挣40多块钱,一个人一天能收割12亩多,能挣400到500元,这2300亩地20多天收完。” 近年来,神木市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通过高标准治理打造,既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又为当地群众开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土地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编辑:图图 责编: 终审:上一篇:神木:多元产业促增收 鼓起农民钱袋子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