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弘扬“红旗渠”精神 汉中市西乡县开展马鞍堰文化挖掘整理工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奋 刘春生 时间:2023-06-05


53aa26f08fb17999865a4ddaf8ca2e1.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梁奋   刘春生)  虽然天还下着毛毛细雨,山路稀泥烂滑,由汉中市西乡县文联、县文旅局、县作协、马鞍堰管理局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工作组还是如期出发,前往峡口镇马鞍堰超级水利工程的源头,开展调研和文化遗迹的挖掘工作。


c605e386a28d3bdfabbfb095c1684c1.jpg


马鞍堰,是西乡县于1958年冬代初开始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直到1973年3月建成,历时15个年头。它西起峡口镇狮庄村峡河中游的观音崖,沿着峰峦叠嶂的大巴山北麓,穿山越岭向东,尾落堰口镇老堰沟,全长43.85千米,被誉为“陕南红旗渠”。它的建成当时涵盖8个乡镇、47个村,惠及灌区近10万人民。一位姓毛的老领导说:“昔日西乡人民修建马鞍堰愚公移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以及那如火如荼、震憾秦巴、千军万马大会战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马鞍堰建成已50周年,但它依旧蜿蜒山间,雄姿犹在,至今仍在为西乡农业发展继续发挥巨大作用。难能可贵的是,这项工程是在新中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情况下,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响应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10万干部群众怀着“为给子孙谋幸福,甘愿奉献不怕苦”的钢铁意志,先后有44人在工地不幸遇难,创造出可歌可泣的马鞍堰精神。这是西乡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踔厉奋进新征程,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工作组冒雨现场查看堰头、部分堰渠,壮观的渡槽、涵洞、梁家崖电站都让大家感叹不已。沿途的毛主席语录标语、土庙、香炉、铁索、栏杆等,表达着人们的无限情怀和敬畏。县文联刘主席说:“今天算这项工作启动了,挖掘更多遗迹、探访当年建设者、了解记录他们的故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史材料。”下午,大家收获满满安全返回,雨还在淅沥沥地下,工作却刚刚起步。


编辑:西亮           责编:高思佳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