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biangbiang面” 一碗面大有乾坤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23-05-08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制图 穆涛 “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口诀。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陕西消费市场大幅升温,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外地来“碳水之都,面食天堂”陕西的游客,一定会在景点饭馆里见过“biangbiang面”的招牌。很多外地游客很疑惑,这个字怎么念?又怎么写呢?其实,这些问题,同样会难倒很多老陕。与答案相关的还有一个传说。 作为陕西面食界的“扛把子”之一的“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关于它,在咸阳当地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秀才饥寒交迫,来到了咸阳城的一家面馆,向面馆老板讨食。老板见秀才文质彬彬并不像来骗吃骗喝的人,便给秀才下了一大碗宽面。秀才品尝完这碗面后,赞不绝口,问老板该吃食叫什么名字?老板告诉秀才并未取名。秀才就帮老板以该面制作时发出的声响,取名为“biangbiang面”。 可“biang”字怎么写?秀才拿出笔墨,写出了以下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于是就有了今天的“biang”字。 传说归传说,但“biangbiang面”的确是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傍晚时分,胜利面庄不时还有食客出出进进。新华网 杨喜龙 摄 在咸阳市渭城区博物馆步行街,有一家胜利面庄,只卖“biangbiang面”。在当地人的口碑里,他们家的“biangbiang面”是咸阳“biangbiang面”里的翘楚。 最近,当地举办了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让本来客流量就很大的两层面庄,座无虚席。午饭时段,大门口的空地上,也是摆满了桌椅,招待八方游客。 “胜利面庄‘原河水’‘biangbiang面’最早起源于陕西咸阳。早在1925年(民国年间),老杜家面的创始者‘杜兴财’老先生,就在咸阳中山街四方口(仪凤南街口),开了一家杜家面馆,专营渭河水‘biangbiang面’。”当了30多年店长的58岁的朱丽新讲述起“原河水”“biangbiang面”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那时候,咸阳还没有自来水,面馆和面、煮面用的都是渭河里的水。前一天,把渭河水拉回面馆,倒入大缸,放置一天一夜,待水中的沙土全部沉淀。次日,缸中河水清澈透明,如同泉水一般。用此水做出的面条筋道、光滑、软香、美味可口。” 据朱丽新介绍,1979年春,在咸阳中山街人民剧院西侧,杜兴财的儿子杜胜利重新经营起“渭河水”“biangbiang面”,并更名为胜利面庄“原河水”“biangbiang面”。杜胜利力求诚信经营,让“原河水”“biangbiang面”以“质好、量足、味道美”赢得顾客好评,天天食客满堂,生意红红火火。 胜利面庄“三合一”全套“biangbiang面”。新华网 杨喜龙 摄 “吃‘biangbiang面’,辣椒是灵魂。”朱丽新说,“胜利面庄‘原河水’‘biangbiang面’以光滑筋道、柔软、耐嚼、色香味美,深受广大食客喜爱,关键是严格操作工序,坚持保质保量。 近年来,胜利面庄在原先单一的辣子油泼面的基础上,扩展了面系列新品种,包括油泼杂酱面、油泼西红柿鸡蛋面、油泼腊汁肉臊子面以及“三合一”全套面。 “如今,咸阳正在打造‘国际面食之都’,我希望我们能用热情的服务,诚实守信的信誉,将老陕喜爱的传统美食‘biangbiang面’做到极致,让广大食客来咸阳之后,吃到最正宗的陕西‘原河水’‘biangbiang面’,传承陕西美食文化。”朱丽新说。 一碗面,大有乾坤,连带产业助民生。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是中国十大名面咸阳“biangbiang面”的发源地。“老碗”彰显着秦人豪气,“biang”字代表着富足安康。 近年来,为大力弘扬发展以“biangbiang面”为代表的地方美食面食文化,渭城区制定出台了《鼓励特色餐饮向“咸阳老街”聚集发展暂行办法》等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培育了一批富有烟火气的特色餐饮街区。其中,北平餐饮美食一条街被认定为“国际面食之都特色美食街区”。“半城烟火、半城记忆”的“咸阳老街”,成为广大游客来咸阳旅游必到“打卡地”。 观众逛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新华网 杨喜龙 摄 “嘹咋咧!”来自山东烟台的50岁游客初阳,谈及第一次吃“biangbiang面”的感受时说了一句刚学的陕西话,还竖起了大拇指。 “之前,只是通过网络视频和图片了解过‘biangbiang面’。”初阳说,“‘biangbiang面’比山东的手擀面宽的多,尤其是面里的辣子不仅不辣还有香味,很合我的口味。” “整条街都在卖千姿百态的面食,让我眼花缭乱。作为一个外地人,回到家乡后,我会给我的亲朋好友分享我吃过的陕西面食,传播陕西美食文化。”初阳说。 在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现场,一位面食师傅表演甩面。新华网 杨喜龙 摄 据统计,4月26日至5月3日,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累计吸引人流客流量超100万人次。面食大会242个展位及周边90户门店营业收入累计1200余万元,带动咸阳主城区节日期间社会消费超5亿元。
“下一步,渭城区将充分借力咸阳‘国际面食之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实施‘文化+’战略,开展‘老城复兴’计划和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全面改造提升‘咸阳老街’基础设施,积极丰富拓展美食文化业态,加快北平街美食夜游一条街,中山街、东明街历史文化一条街,以及谷家巷特色民宿街巷等特色街巷建设,着力把‘咸阳老街’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区、民宿文化体验区、夜间经济聚集区,让文旅融合带动面食文化创新发展,激活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咸阳市渭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强说。(杨喜龙) 编辑:晓佳上一篇:2023年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