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宝鸡陇县教体系统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邓锦龙 时间:2023-04-21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邓锦龙  通讯员 张陇利)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宝鸡陇县教体系统坚持从劳动教育生活化入手,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拓宽教育内容,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切身感悟中接受教育,提升教育价值。


WechatIMG13.jpeg


田间地头的“劳动+”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东南镇牙科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里,六年级的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翻地松土、开沟播种……

“翻地也有很多讲究,要深浅保持一致,一锨挨着一锨翻。”“通过劳动教育课学习,我学会了在田地中起垄做畦,要做成豆腐块形状,垄高保持在30厘米左右,两块地之间要留一条沟,这样便于排水,还能减少肥料流失。”

各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教育,让学生在田间地头亲身感受劳动乐趣、学习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品质。

“每年,我们都组织孩子们开展种蔬菜、收蔬菜和农产品义卖活动,大家的兴趣越来越高。开心农场、农具展示、丰收节等已经成了学校别样的风景。”授课老师王晓辉说。


WechatIMG14.jpeg


社团活动中的“巧手匠”

舀面、兑水、放酵母、和面……秦源小学的同学们正饶有兴趣地学习着蒸花糕。这是该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的特色社团活动——陇州面塑社团。

秦源小学不断拓展“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从民间工艺入手,开设了剪纸、泥塑、皮影、面塑等民间艺术,将劳动教育镶嵌在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之中,打出了“秦”字号社团品牌。

“陇县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风俗习惯,面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开设面塑社团,就是要让陇县的孩子在学习民间工艺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授课张老师说,“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们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

在烹饪老师的指导下,彩色面团在孩子们的手中捏、搓、揉、压、剪,各种技法一一施展,不多时,“面鱼”“面花”“面鸟”,各种栩栩如生的面塑从孩子们稚嫩的小手间制作出来,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个个喜笑颜开。

“这么多劳动社团,教师哪里来?”为了弥补师资力量问题,各学校在自主开展培训提高的同时,积极聘请校外良工巧匠、民间艺人、企业劳模等来校开展进校园、作报告及兼职代课,有力提升学校劳动教育质量。


WechatIMG12.jpeg


主题活动的“新文章”

东关幼儿园、王马咀小学、牙科中心小学、火烧寨中心小学等把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在每个节气到来之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惊蛰童谣创编”“清明寄哀思”“我眼中的夏至”主题活动,识节气、探自然、过民俗、勤实践,让中华民族用来指导农事的这一智慧结晶得到有力传承。

“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导孩子学习雨水、惊蛰、清明等节气由来、节气特点、相关农事的同时,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给了一次系统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老师们说。

各学校不断延伸教育空间,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企业体验场馆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体验餐饮职业”“探索羊乳生产”“五宝探秘”“关山旅游小记者”等主题活动,让劳动教育和农业、工业、科技、旅游、文明实践等课程无缝衔接,让学生在强化实践的同时,不断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振兴陇县的情感。

系统教育的“强势能”

“他倒成了我的小老师了。”西大街小学二年级1班的小刘同学家长笑着说,“等到周日,自己心想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睡睡懒觉,他反倒按时起床整理家务去了,作为家长,我也只能赶快起来一起做了。”

“劳动习惯一日不可懈怠。”小刘同学认真地说。

劳动课应该教什么、不同年龄段应该学什么,是学校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西大街小学将“培养良好习惯 传播教育幸福”作为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分年级设置劳动教育内容,二年级以“比较独立地完成一项家校劳动”为内容进行重点教育,从打扫房间、整理家务等较为综合性的劳动事项入手,教育学生有计划、有条理、独立性、完整地做完一些与之相关的事情。同时与“五峰竞秀”争星晋章紧密结合,开展“我是值日小班长”“我是家务小能手”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除了开展整理书包、洗衣扫地、清洗碗筷、养殖采摘等实践活动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开展劳动教育。”

陇县教育体育局在寒暑假印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坚持做到“放假不放教,离校不离爱”,积极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家校携手活动,并定期开展线上交流、成果展示,让学生在生活点滴中接受劳动教育,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劳动创造幸福。陇县教体系统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探索更有价值的生活化的劳动教育,不断提高育人质量,让每一个孩子在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教育氛围中幸福成长。


编辑:小龙           责编:高思佳           终审:吴汉兴

上一篇:宝鸡公安推出便民利企17条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