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三秦故事 |穿越时空的一根竹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 作者: 时间:2022-09-15


中秋过后,天气凉爽。纺织女工吕生丽一大早,起床后骑着电动车出门,到达纺织工业园一分厂上班。

走进车间,只见,她一手将线穿过气圈环,一手将纱管插在锭子上,再飞快地把线绕过导纱钩,掐头、挂钩……娴熟地进行细纱、接头。

这是值车工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动作,她每完成10个只需35秒,比企业规定的标准时间快10秒。

一个早班她看三台纱车,工作12个小时。“纺织厂搬迁入园后,我在家门口找到了这份活儿。”说话间,一层层薄薄的棉絮儿落在吕生丽脸上、头发、细纱车上。这时,她飞快拿出别在头发上的竹签在皮辊上轻轻一滚,纱车顿时干净了。

“这是用来干啥的?”看到记者好奇,吕生丽凑到我们面前神秘的一笑:“这可是老组长赵梦桃发明的,她真聪明,这根竹签是在纺车上专门做吸棉眼、清洁用的。”


图片1.jp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吕生丽在纺织车间操作。 李桦摄


今年39岁的吕生丽老家在安康旬阳县,在外地打工时与老公相识,嫁到兴平市西吴街道办高渡村。

高渡村距离纺织工业园仅仅两公里。2014年,纺织工业园搬迁入园。吕生丽第二年就在家门口就业,进入厂子她不怕苦、不怕累,在纱车上刻苦训练,经过技术比武,因成绩优异进入赵梦桃小组。

“赵梦桃组长是那个年代最美的奋斗者,记得我刚进厂子时,在视频中看到老组长用串糖葫芦的木棍削成绞花签在火车上练习的场景至今记忆深刻,没想多过年我接过这个‘接力棒’。吕生丽说道。

记者在车间内看到,搬迁入园后的车间,明亮干净,轰隆轰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女工们身穿白围腰、头戴小白帽,头发里别着一根细细的竹签,在轰鸣的机器间来回奔走忙碌……

时至今日,原国棉一厂改制重组后,变身为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但“梦桃精神”的影响潜移默化却又实实在在。

2015年国庆节,吕生丽的丈夫被查出了尿毒症。那时她刚进厂工作没多久,通常在长假前后不能请假。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哪能离得了她,思前想后,吕生丽提出了请假。没想组长立刻说: “你先回家照顾家人,请假手续回头再补。”吕生丽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涌起一阵阵温暖。

此后,吕生丽每次请假耽误工作,姐妹们替她完成;经济上有压力,姐妹们帮她分担;心理压力大,姐妹们给她做思想工作。 “在梦桃小组我感觉到一种凝聚力,它激励大家一起把工作干好。虽然有生活重担,但在这个温暖的小组,使我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吕生丽坦言。

去年,吕生丽被评为“陕西省最美农民工”。今年,她当选为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表。

说起十年间的变化,吕生丽感受最大的收获个人在纺织行业一路的成长以及纺织工业发展的变化。

“从普通纺织工人到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表,我会坚持在这个行业干下去,把技术练好,把班组的工作干好,好好干,下苦干,干出一番成绩。”吕生丽坚定地说。

一根细细的竹签穿越了半个世纪,从梦桃的手里历经岁月传递到现在纺织工人的手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它跨越时空,从过去老式机器到如今的德国进口机器,“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图片2.jpg?x-oss-process=style/w10

图为纺织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纺织工人正在查看赵梦桃纪念馆建设方案图册。 李桦 摄


时代在变迁,城市在扩展,新规划的园区道路四通八达、周边电子场、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周边环境高楼林立、草地绿茵-----

现如今,涅槃重生后的纺织工业,园区采用全新的现代化纺织设备技术和经营模式,新兴的纺织企业现在已焕发出了强大的活力。

从谈笑间的回忆,记者仿佛看到了原来那座千人纱万人布的纺织城正在华丽转身,一座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正在迅速崛起。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


编辑:寸化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