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银: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7-04
虽已过去一年时间,可回忆起去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情形时,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的内心依然澎湃。 去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因为坚持一辈子投身治沙事业,石光银被授予“七一勋章”。“取得如今的治沙成果不容易,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最大努力,让黄土地变得更绿更美。”石光银如是说。 6月的陕北大地已是一片绿色,望着眼前茁壮成长的成片樟子松,已经70岁的石光银心中感慨万千:“我常常说,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人这一辈子非常短暂,只要把一件事干成了,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出生于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林市定边县原海子梁乡的石光银,打小就立下了治服“沙魔”的誓言,而他的一生也都在与沙漠作斗争。用石光银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治住沙子。 多年来,石光银带领乡亲们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 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的人生使命不仅是要将绿色留在沙地,更要将幸福生活带给当地百姓。“当年群众跟着我不计成本地治沙,就是因为完全信任我,现在我更不能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石光银说。 在早期治沙过程中,石光银带领大家种植的大都是生长较快的植物,但这些植物缺乏经济效益。现在到了复种的时候,向沙漠要经济效益就成了他工作的重点。 为了向沙地要经济效益,为了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每年一开春,石光银都坚持到全国各地考察树种,调研学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 经过几年摸索,石光银及其团队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先后办起了林场、肉牛示范牧场、饲料加工厂、技术培训中心、蔬菜大棚等10多项经济实体,村民收入连年增加。 为了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石光银的治沙公司还帮助村民进行土壤改造。目前,村里一共建起132座大棚。石光银所在的治沙公司一次性投资了48万元。在家门口,村民每年还能就近为治沙公司提供劳务服务。“家里农活儿不忙的时候,我和家人帮治沙公司栽树,一年劳务收入能有1万元。”村民杨树华说。 近年来,总有人劝说石光银该歇一歇了。虽然已卸任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党总支书记一职,但他从未想过要停下治沙的脚步。近年来,石光银开展了二次植树造林和低产林改造,栽种了以樟子松为主的优质树种100多万株,面积已达5万亩。 回首过往,石光银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誓言。“爷爷一直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品格。”石光银的孙子石健阳在大学时期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石健阳这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跟随着爷爷的步伐,带领乡亲们努力把生态搞好,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陕西日报记者 周明 编辑:王俞 责编: 终审: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