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延安甘泉:“旅游+”“+旅游”开拓全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帅 时间:2022-06-2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帅 )   6月22日,记者从延安市“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甘泉专场)上了解到,近年来,延安市甘泉县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全域规划、全景打造、全业培育、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深挖旅游资源特色,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提升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良好,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位推进,因地制宜强保障。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过程中,甘泉县坚持高位推进,积极探索实践,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为双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甘泉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甘泉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去年11月19日,召开了甘泉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今年5月12日,又召开了甘泉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培训会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二是融合发展,丰富业态添活力。甘泉县坚持“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发展理念,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业态融合,系统规划全域、四季旅游。一方面坚持做优做强核心景区,在成功申创甘泉大峡谷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启动了甘泉大峡谷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今年计划一体化推进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美水泉文化遗址公园3A级景区创建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泉段)步道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旅游+”行业融合发展。出台旅游与农业农村、工业、文化、自然资源、体育、卫生健康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意见,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推动旅游项目多元化发展,开发民俗体验、森林资源、中医康养、研学旅游等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项目,持续提升旅游吸引力。今年五一,特别推出了“游峡谷赏银杏品美水自然观光之旅”、“重走长征路红色研学之旅”、“民俗文化田园观光乡村体验之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普教育之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深得游客青睐。


三是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上台阶。甘泉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全域旅游软硬环境,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今年,甘泉全面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行动,加快完善县城及核心景区环境提升,大力发展住宿、餐饮、交通、信息、旅行服务等旅游配套产业,积极构建与全域旅游相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整体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同时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持续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积极做好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叠加,尤其注重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全力推动旅游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的复合型模式转变:依托“接二连三”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挖掘利用古法豆腐、时令水果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做好策划包装和衍生产品开发。做好旅游与企业融合,依托甘泉特色产业,发展以制作工艺展示、文化传承为主体的企业游览点,鼓励企业配建展览、展示和体验场所,提升消费水平,比如,甘泉县八千里豆业、石门豆腐小镇、劳山鸡业均打造了展示体验廊厅。

四是将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聚焦“三农”科普和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利用现有资源,率先打造一批自然景观游览、红培研学、科普教育、劳动体验等等特色主题线路。

五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剧目展演、美食节庆、文创产品展销、民俗体验等文旅消费活动,同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厕、停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保障和承接能力。

今后,甘泉县将继续以实现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实施“旅游 + ”和“ + 旅游”为途径,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不断推动文旅发展迈上新台阶。


编辑:北月           责编:王越美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