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稻香村里说丰年——榆林市横山区北庄村“三变”改革的探索之路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刘勃江 时间:2022-06-14


 一条无定河,自西北蜿蜒而来,同由北向南而下的榆溪河在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交汇,滚滚奔往东南而去。坐落在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北庄,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河岸宽广肥沃,从上空俯瞰,数千亩稻田如同展开的一幅壮美画卷。曾经盐碱化严重、长满荒草的撂荒田,如今却成了北庄村村民的致富田;曾经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难得有几分收入的北庄人,如今不仅变身“股东”有着可观的分红,还能闲暇时外出务工,过上了好日子。

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北庄人牢牢把握时机,适时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魄力。


水浇田变“撂荒田”


北庄村坐落于无定河、榆溪河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十分适宜水稻种植,加之有无定河上游取水的陕北最大自流灌溉渠道——定惠渠,作为灌溉用水来源,早在上个世纪,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水稻产区。然而,由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体力繁重、效率低下、投入高、收益低等原因,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北庄村水稻种植逐渐走向没落,昔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塞上水乡美景渐渐消失,成片的水浇田变成了长满杂草的“撂荒田”。

“以前种稻子很辛苦,每年春天,家里的壮劳力要到田里耕稻地,要么靠镢头一下一下挖,要么赶着牛或驴等牲口犁,犁好后还要拉着磨盘平地,女人们则要在家里育稻秧,稻秧育好以后,全家上手在田里插秧,往往一天下来累个半死,还种不了一两亩地。到了秋天割稻子的时候,也要全家人一起上手,拿着镰刀割稻子,遇到秋天雨水多的年份,要抢晴天收割,一下也不能歇。”说起当年种水稻的辛苦,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登业记忆犹新。

正因为传统水稻种植方式效率低、收益低,所以许多村民不堪其苦,纷纷外出谋生。“以前靠人种不仅辛苦,一家也种不了几亩地,青壮年劳动力还被‘绑死’在了地里,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加之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许多地就撂荒了。后来农业逐渐实现机械化发展,单家独户种地并不划算,不仅雇人成本高,还要等时间,遇到雨水不多的年份,可能没有一点收入,所以走合作社的路子才最适合农民。”村民刘永万说。


找到致富“金钥匙”


《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北庄村的变化,同样来自一场重大改革。2016年10月,横山区启动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北庄村原来被盐碱化的稻田经过改造成为了高标准农田,一直期望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陈登业看到了希望。2016年冬,横山区委提出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补扶贫短板助力乡村振兴,党岔镇率先在北庄村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对群众的质疑和观望心态,镇上组织北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外出参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现代化水稻种植园样板,回来后各小组召开村民议事会,向大家讲见闻、谈感受,最终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下,由40户党员、群众和贫困户参与的“榆林市横山区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选举产生了村党支部书记陈登业任理事长,村委会主任张天雄任监事长。

回忆起合作社成立的过程,陈登业说:“买一台拖拉机就得二三十万元钱,一台平地机也得几万元钱,合作社开张启动资金130万元,钱从哪里来,只能动员村民入股,可是村民们大都靠天吃饭,谁能放心拿出钱来办合作社?村里召开了数十次会议,村干部们都磨破了嘴皮子,才算说服大家开了个头。”

村民刘增义是2017年参股的40户“股东”之一。说起当年的“决断”,刘增义笑着说:“那会陈登业来找我,说起准备成立合作社和入股金的事情,我当时心里也有过犹豫,要拿出来这笔钱不容易,但是陈登业的为人我们很放心,加上政府的支持力度这么大,自己也就有信心了。”

就这样,在村“三委”成员和十几名党员带头下,2017年初,合作社吸纳40股,每股2.5万元,共筹集启动资金100万元,成功流转土地1000多亩。经过2017年的精心运作,秋收后,“股东”们每股分红1万元,分大米210斤,给村民支付打工工资44.54万元。


鼓起共富“钱袋子”


看到合作社效益这么好,没有入股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找到陈登业,要求入股合作社。2018年,北庄村将“榆林市横山区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转变成村集体牵头的“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经济合作社”,每户入一股,股金5000元,共纳股东414户(股),筹集股金207万元。同时,横山区财政注入扶持资金60万元以集体入股120股的方式融入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新流转土地1479.5亩,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2500亩。

村民刘凤金说:“2017年合作社成立的时候,陈登业就找过我,叫我也入股合作社,那年我对合作社没信心,当时也就没入;2018年,陈登业又来找我,劝说我入股,我想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原来的撂荒地都成了高标准农田,合作社的效益又好,肯定赔不了。”

当年,经济合作社每股分红2000元,每亩稻田分大米50斤。2019年底,北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固定资产超过百万元,生产大米140万斤,收益400多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后,每股分红3000元,户均分大米212斤;2020年底,北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股分红2000元;2021年,北庄村亩产稻谷约700公斤,总产量约1750吨,每公斤大米按批发价5.6元计算,大米全部销售后,可收入680余万元。

一笔笔股金鼓起了北庄人的钱包,一粒粒饱满的稻米充实了北庄人的仓廪。“北庄村之所以有今天村美民富的局面,是因为通过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原本撂荒的土地被流转到村集体。通过合作社运作,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陈登业说。


探索推广“新路子”


虽然北庄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既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但是北庄村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却难以被完全照搬。对于党岔镇其他村庄,特别是沿无定河一带的村子来说,要结合各村实际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改革。党岔镇在北庄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五加”模式,在新模式的引领下,党岔镇先后在全省产改现场会上交流经验。该镇党委书记雷雨虹说:对于村党支部书记比较弱的村子,我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五加”模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然后以土地入股,整体托管给有能力、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合作,进而建立生产基地,公司根据土地入股,每年向村集体固定分红,农户可以通过在公司打工、土地租金、股份分红等方式,成为挣薪金、收租金、分红金、得财金的“四金”农户。

在做好振兴产业文章方面,党岔镇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龙头,打造无定河产业带,做强水稻产业,2021年党岔镇被申报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以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一核三区”,即农产品加工核心区、水稻标准化高效生产示范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稻田养蟹生态示范区,辐射带动无定河沿线的11个行政村两年内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3.5万亩。同时,该镇还建设旱作节水农业先行区,做精杂粮产业,全镇推出高标准农田1.1万亩,其中北庄村、韩石畔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上水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3000亩,今年将分段推进无定河沿岸剩余5个村的旱作梯田上水工程和3个山区村场窖节水灌溉工程,集中发展杂粮产业,并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远公司实现产销对接,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榆林日报   文/刘勃江)


编辑:夏雨           责编:王越美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