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定边:香瓜成“金瓜” 致富有盼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燕郡 时间:2022-05-31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高婷婷)初夏,正是香瓜丰收采摘的季节,走进榆林市定边县贺圈镇白尔庄村的大棚果蔬种植基地,一个个脆绿的香瓜沉甸甸地垂挂在藤蔓上,生机勃勃、长势喜人。顺着大棚内小路径直走进去,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朱浩男正捧着刚摘下来的香瓜,向前来采摘的客人喜滋滋地介绍。 朱浩男出生在定边县红柳沟镇沙场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2015年,20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服役期间,朱浩男多次获得嘉奖,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两年的军旅生涯为朱浩男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017年退伍后,朱浩男经人介绍,在保险公司谋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工作中,他始终兢兢业业、全情投入,闲暇时间努力自学种养殖保险业务知识,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不仅为他日后从事农业种植打下了基础,也促使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保险职业经理人。 2021年,朱浩男在山东的朋友家里尝到了一种香瓜新品种——博洋9号。清甜脆爽的瓜香让回到家乡的他久久不能忘怀,萦绕在他内心一直有个疑问这么好吃的香瓜,为什么我们本地就没有呢?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及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在农村创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朱浩男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再一次赶赴山东,考察香瓜大棚种植情况,而后,经过无数次考虑和种植经验的沟通之后,他下定决心,将适合家乡种植环境的博洋9号“带了回来”。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接触到了这个品种的香瓜,当时就觉得这个瓜很好吃,为啥不能在本地种植这个香瓜,再三考虑以后,选择辞职开始创业,种植这个瓜。咱们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也想给家乡做点贡献,让父老乡亲们也能吃上这么好吃的瓜。”朱浩男说。 2021年底,朱浩男在贺圈镇白尔庄村承包了9座大棚共18亩,全部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棚内试种的博洋9号香瓜品种采用“嫁接吊蔓立体栽培技术”种植。传统的瓜秧是地铺生长模式,一棵瓜秧最多能结5个瓜,运用这套立体吊挂种植技术,一棵瓜秧能结10到20个瓜,且朱浩男在香瓜种植过程中全程施用有机肥,结的瓜口感脆爽、含糖量高,产量能达到传统香瓜的3倍以上。今年5月中旬,朱浩男的18亩香瓜全部丰产,预计每亩产量4000斤,产品一上市就赢得了广泛好评,同时也给朱浩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下一步我打算再扩建几个棚,来年再种点其他品种的瓜果,日子以后肯定美得很。”谈到未来,朱浩男充满期待。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