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富平县:小樱桃结出“致富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时间:2022-05-26

晶莹圆润的樱桃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张富娥)近年来,渭南市富平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大樱桃为增收“突破口”,趟出了一条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兴农富民之路。在产业发展中,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强机制”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模式,让特色产业品牌更具优势,更富活力。

樱桃飘红荆山塬 天然优果大又甜

初夏时节,位于富平县城关街道办荆山塬圣鼎农业樱桃种植园内,放眼望去,随处可见一簇簇晶莹圆润的樱桃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果农们穿梭于樱桃树间,熟练地将成熟的樱桃采摘下来,装车、运输、挑拣、包装,忙碌的果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来自福建的樱桃客商施贻钦告诉记者:“我来这里采购樱桃已有四年了,这里的樱桃果大、色相好、甜度高,今年准备采购十万斤。” 

“在果园管理中,为了提升樱桃品质,果农们在作务过程中,一直使用的是农家肥,从而增加了口感和颜色。”圣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博说道。据悉,圣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樱桃种植园现有“美早”“布鲁克斯”“吉美”“萨米脱”等10多个樱桃品种,5月初开园上市,可持续至6月初。

基地樱桃做示范 园区务工增收益

“这些大棚樱桃都是从山东省引进的新品种。自村上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设大棚21座,樱桃品种有美早、红灯、布鲁克斯、萨米脱、拉宾斯共计1400余株,把收入的0.5%分给贫困户,贫困户可以入股分红,也可以在园区打工。”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合村属于樱桃优生区,周边具有成熟的樱桃种植范例,交通便利,村党支部广泛收集民意,决定把大棚樱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组织群众到园区参观,听专家讲课,用科学与实际成果来增强群众加入集体经济的信心,消除疑虑,村支部通过外出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完整的管理方法,为前来学习的群众传授经验,为中合村产业发展转型打好基础。

“过去,在家无所事事,现在,村里有了大棚樱桃产业,农闲时,俺们过去打零工,一天还能挣100多块钱呢,腰包鼓了,你说这日子甜不甜?”该村村民刘启乐说到。

如今,中合村樱桃正以精品、绿色的产品形象迈入市场,树立起村级集体经济文明诚信品牌,让更多的致富能人加入进来,更多的群众加入进来,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和美丽乡村、村风民俗建设有机衔接,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谐温馨的新中合。

特色产业一体推,规模经营显效益

“这两年种植樱桃总体来说效益还是很好的,今年相比2021年产量翻了一番。”梅家坪镇车家村果农段江说道。走进梅家坪镇车家村樱桃产业园,一颗颗色泽红润、玲珑剔透的大樱桃挂在枝头,在绿叶的衬托下分外喜人,果农们正在忙碌着采摘已经成熟的樱桃。

梅家坪镇地处黄土高原的南塬,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种植出的樱桃最明显特征是个大、色艳、味鲜,感官品相和内在品质俱佳,被称为“渭北樱桃最佳优生区”,每年樱桃成熟季节,富平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采取各种措施,为这一富民特色产业,搭建销售桥梁。今年的5月11日,在梅家坪镇车家村举办了“乡村振兴 樱为有你”富平县第二届樱桃节暨梅家坪镇樱桃产销对接交流会、签订了樱桃采购协议等,对扩大富平大樱桃影响力、加强樱桃学术交流、推动大樱桃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来梅家坪镇采购樱桃有七八年了,刚开始来的时候,这边的樱桃品种还比较少,现在的品种各式各样,产量也好。我每年在这里要收购20至50吨樱桃,客户反响都很好。”四川客商钟健说道。

据了解,梅家坪镇在樱桃产业发展方面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车家村为中心带动五一、新安、庙沟、岔口等村种植樱桃,面积已达到6000余亩,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4000余万元,樱桃已经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目前,大批的樱桃果树步入“壮年期”,主要品种有茉莉、早大果、红灯、美早、萨米脱、拉宾斯、艳阳等,樱桃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下一步,我们继续推动果园的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运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紧密市场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连接,大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探索种植、采摘、劳动实践、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富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耀武说道。

工人们正在对樱桃进行分拣打包(本文图片由富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大风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