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汉中市第四期“汉风古韵”汉文化大讲堂走进校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杨春建 时间:2022-05-26

95b45604c5426076c1188e099882910.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汉风古韵展魅力,传统文化润心灵。5月26日,由汉中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主办,汉中汉文化研究会、汉台区委宣传部、汉台思源实验学校承办的“汉风古韵”汉文化大讲堂第四期讲座在思源学校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荣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市考试中心主任杨柱东分别致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和汉台区委宣传部、教体局、团区委等相关负责人,以及汉文化研究专家教授、思源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

820c211fffe2a795c602806ced730a0.jpg

杨柱东致辞说,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叫响做实“学研在汉中”品牌,担负起弘扬汉文化的历史重任。先后汇编《践行文明礼仪教育幼儿绘本》,实施“汉文化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了11个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33个省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125所乡村少年宫为青少年汉文化教育实践场所,把汉文化宣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校园网络,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怀。表示将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汉文化宣传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不断学习领悟、阐发其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觉自信,讲活中国故事、汉中故事。

2ac1a8462f59fffa6fc5f0c690aa68e.jpg

荣江致辞指出,汉文化大讲堂进校园,旨在立德树人,引导师生感悟体验汉文化韵味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心灵,唤起弘扬和传承汉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为弘扬汉风俗传统、彰显汉文化风范厚植生生不息的新生力量。汉中,以龙岗文明为远古起点、汉水文明为自然基底、两汉三国为历史积淀、秦巴文化为风俗主体的文化综合体,共同塑造了浓郁厚重的汉中汉文化,凝聚了天汉儿女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汉中高质量发展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汉文化宣传普及工作,把“汉风古韵”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中,致力打造汉中新时代传承弘扬汉文化的高地。希望全体师生肩负起使命,努力成为汉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同时希望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持续探索和解读汉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尝试创造转化、实现创新发展,合力打造“汉风古韵”文化品牌,以文培元、以文聚心,为汉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6ceba64c27e53e504c00cc67da89a0d.jpg

 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许净瞳作了《传统汉服与汉文化》的主题讲座,她从“服色之源”“服色的流变”“汉服的精髓”三方面解读了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华夏-汉”文化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及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演化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与性格。从黄帝时胡曹作衣、伯余为皇帝制衣裳,溯源了西周起各历史阶段汉服的演变过程,探讨了从汉服演变中体现出汉文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特点,从汉服革新中证明了汉文化既重审美又重实用的人本主义特质,展现了汉文化不断创新精神。讲课层层递进,图文并茂,丰富了大家的汉服及汉文化知识,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9d4af8c77224208a079091ac4148192.jpg

   活动中学生们表演了集体操《跃动童年》、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文艺节目,展现出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编辑:西亮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