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榆林“三馆”陈列布展市民意见征询、文物征集、本地文献征集倡议书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时间:2022-05-19


广大市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全境。榆林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历史上五位皇帝曾巡边于此,历代名将曾在这里守边征战。榆林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养育了多位文学巨匠。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横亘而过的长城与黄河在这里交汇,大漠草原与黄土高原在这里交界,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了兼具黄土文化、草原文化、农业文化、畜牧文化的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信天游、大秧歌、绥德石狮、陕北剪纸、老腰鼓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为满足榆林人民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和增强文化获得感,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在榆林开发区黄金腹地选址建设榆林博物馆、榆林图书馆、榆林展览馆(以下简称三馆),现主体建筑已完工,即将进入室内建设阶段。值此,第46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榆林市文旅局向全社会各界广泛征询博物馆、展览馆陈列布展、图书馆功能布局方案意见,诚挚邀请广大市民以“主人翁”的角色积极踊跃参与,建言献策,贡献宝贵建议,共同将我们的“三馆”打造成我们榆林人的文化高地、文化中心、城市DNA、市民幸福打卡地,西部地区地级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杆。

随着三馆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博物馆即将进入陈列布展阶段,文物征集工作的需求也随之而来,我们需要尽量丰富藏品种类、完善藏品体系。同时,好多珍贵文物散落社会,没有得到规范有效地保护,没有适合的展示平台,没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图书馆即将进入室内建设阶段,珍贵的文化史料地方文献的征集需求也随之而来,收藏、保护利用地方文献资料,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往事,知来者。榆林“三馆”工程建设既是我市的一件大事,亦是广大市民期盼已久的夙愿,既是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弘业,亦是一项庞博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你、我、他,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为此,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建设好三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榆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榆林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建设殷切需要得到您的支持与帮助,期待您建言献策,期盼您的慷慨捐赠。

或许你们手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旧物正在逐渐残损消亡,但它们一定正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作为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图书馆的珍贵文化史料被发掘展示、重焕历史的光彩。在此,我们承诺:捐赠的文物将进行详实登记、严格监督管理,适时向社会公布宣传。将给予捐赠者相应荣誉表彰或适当奖励,颁发收藏(捐赠)证书。

“保护文化遗产,留住榆林记忆!”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心三馆建设,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榆林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是你的、是我的、是他的,是我们大家的,是380万榆林人民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关注一件文物、一本书做起,为文化事业奉上一份爱心,献出一片真情!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榆林市文物广电局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2022年5月18日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