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绿水青山终不负——洋县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经济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2-22

“我是在汉江边长大的,过去,这里存在偷砂石、乱捕乱扔乱倒的现象。这几年,县上搞起了环保大整治,乱偷、乱捕、乱倒的现象不见了,河水更清澈了,我们的生活又多了一些甜美。”家住汉中市洋县黄安镇闫堡村的闫新荣说。

数年前,洋县境内违规采砂采石现象屡禁不止,朱鹮活动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对此,洋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举一反三、立行立改。

本着“不遮丑、不回避、不缩小”的态度,洋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查找薄弱环节、督查整改落实。同时,该县紧扣“挖、运、堆、卖”4个关键环节,构建立体化纵深治理网络体系,通过联网排查、联动发力、联合执法,相继开展生态环保领域专项督查37次,依法注销黏土矿12家,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46家,朱鹮保护区范围内违规采砂采石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攻坚战、系统战和阵地战成效明显。

洋县不仅是朱鹮的主要栖息地,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神圣使命。

2020年,深圳某企业准备在洋县磨子桥工业园区落户。洋县充分研判企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后,为了更好保护生态环境,放弃了这个项目。

近年来,洋县严格项目准入,对选址位于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区内和不符合环评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虽然我已经来洋县好多次了,但还是想来,这里生态条件好,简直就是个天然氧吧,在这里度假休闲让人心情舒畅,身心放松。”来洋县旅游的西安游客刘先生说。

该县以“朱鹮保护”为基础,以“生态优先”为根本,以“食品安全”为方向,以“标准、认证”为手段,积极打造朱鹮“IP”,不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围绕“米、菜、果、药、畜、酒、薯”等产业,累计发展有机生产企业38户,建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0多个,认证有机产品15类85种15.1万亩,建成投资22亿元,集有机产品加工、科研、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西北最大的有机食品工业园区。2021年,洋县有机产业年产值达13.3亿元,有机生产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