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印发方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购置关键设备最高奖补500万元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马昭 时间:2022-01-27
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度新增部分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对当年获得省级认定的优秀星级“上云”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中小企业购置关键设备最高奖补500万元……记者1月26日获悉,为加快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步伐,省政府印发《陕西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建立“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 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建立“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对各市(区)每年“小升规”企业按净增加量给予每户20万元奖励;对年度增速快、贡献大的制造业企业给予奖励。 实施科技型企业发展倍增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区)给予奖励;设立高新技术百强、创新活力五十强、创新能力三十强企业排行榜。支持科技人员自主创办、大中型企业孵化外溢、引进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上规计划,每年筛选重点入库培育企业给予省级科技项目自主立项补助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隐形冠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奖补。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对通过拟上市企业培育立项的给予科技项目支持。 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充分利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源和政策包,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秦创原平台建设。加大企业研发支持力度,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予以奖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度新增部分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中小企业最高300万元)。对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产品首版次应用给予奖补。 推动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广。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模式开展技术攻关,按照不超过科研经费总额30%、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贴。 实施“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成立5个数字化特派员小分队,组织50名专家,服务100家企业,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优秀星级“上云”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 鼓励企业“上云用数”。开展制造业“上云”企业星级评定,对当年获得省级认定的优秀星级“上云”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按照投资额的15%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个左右,每个奖励50万元。对两化融合项目按照投资额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通过贯标认证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对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和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三级以上达标企业给予奖励。 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改造提升,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中小企业购置关键设备,按照不超过购置额的10%、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对强基础的重点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最高奖补5000万元 支持汽车产业项目建设。用好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按照投资额的2%、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补。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研发应用,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按照投资额的3%、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补。 加快工业节能减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大节能力度。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制造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对绿色制造项目按照投资额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 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扎实推进园区优化整合。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重点特色专业园区,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园区专业化配套服务能力和承载水平,对园区公共设施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的10%、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 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重点企业信贷投入,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设备更新、依法并购;完善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对“链主”企业上一年实际配套额不低于500万元的配套企业,可根据市场化原则实行纯信用无抵押贷款。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制造业企业在投资落户、开办经营、项目审批、资本对接等环节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充分发挥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诉求响应平台(即“陕企通”)作用,及时受理和协调解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设“一指减负”平台,实现企业减负政策“一指申报”“一指评估”“一指办理”。指导和帮助企业用好用活增值税抵扣、加速折旧、专用设备税额抵免、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转让减免税、进口设备免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零部件原材料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记者 马昭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