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轮大气污染从何而来?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高乐 时间:2022-01-05
进入1月以来,西安遭遇污染超标。1月5日,记者联系采访西安智慧环保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楠,为大家分析这场污染的“始末”。 蒋楠说,西安本身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就很低,也就是农业和工业规模有限,占比最大的是服务类的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暂停减少的污染总量并不显著,而且工业排放中占大头的火电和集中供热还都没有受到影响,但这属于保障全市最基本生存的“刚性污染排放”了,已经是降无可降。 其次,是区域性污染问题,这次受到疫情影响的西安和咸阳两市虽然污染排放减少,但关中盆地内还有着众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和火力发电厂、集中供热站的污染排放仍存在,另外,广大农村区域的散煤和秸秆等生物质燃烧的污染排放也还在天天发动着“污染末班车”。 拿1月2日来说,西安东、西两邻渭南和咸阳的污染都陷落在重度污染之中,而夹在中间的西安,空气质量也不会“独善其身”。 关中盆地的岁末年初时段,经常会出现持续多日的高湿、静稳、逆温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无法扩散,逐渐淤积加重。 2013年执行新版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的最为典型的两次持续重污染过程,就分别出现在年底和年初。2016年11月26日至12月21日期间,西安市遭遇到持续27天污染超标,其中轻度污染7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1天、严重污染4天;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4日期间西安遭遇跨年重污染过程,污染超标持续16天,其中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10天、严重污染2天。 “对于关中盆地这“坑小盆浅”的地理地形和因之而来的气象条件的客观不利,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控更应该切实做到联防联控,齐心合力治污减霾。”蒋楠说。 这只是一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的开篇,因为静稳、高湿、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叠加,今后的几天之中,关中区域的污染还会进一步滑向谷底。 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1月5日至9日,我省大部受地面高压后部东南气流控制,湿度较大,叠加上游污染传输影响,空气质量较差。 预计,关中地区大部空气质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短时严重污染;陕北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时段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陕南地区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部分时段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乐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