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声嘹亮】节粮减损就是增产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11-05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陕西省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千方百计稳面积、多措并举提单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夏收粮食面积1657.02万亩,增长0.1%,产量470.60万吨,增长3.8%。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节粮减损意义重大。从经济上来说,节约是另一种方式的“增产”。据估计,中国每年在收割、运输、储备、加工过程中粮食损失浪费超过6%。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为粮食安全做“加法”。从生态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研究显示,每生产1千克食物意味着5.22千克二氧化碳、220克氮和40.56克磷的排放。因此,节约粮食就是节约了生产这些粮食所消耗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就是减少了向环境的额外排放,为资源环境负担做“减法”。 促进节粮减损,要加强设施建设。针对环境、气候灾害等因素,陕西省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产能的重要基础工程,统筹整合项目资金,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系统供给韧性;要开展田间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粮食仓储和流通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减损基础。 促进节粮减损,要坚持科技引领。陕西省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各地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减损就是增供、减损就是增效”理念,全面落实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农机机械性能和质量,加强先进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支持粮食系统从低效、粗放向高质、集约转型,实现粮食减损的智慧化和精准化,促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促进节粮减损,要强化制度约束。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制胜之策,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制定促进粮食节约的行业标准。今年8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节粮减损等领域,广泛征集、优先立项满足陕西省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的相关地方标准项目,为粮食种植、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减损做好标准技术支撑,不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标准体系建设。 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持续发力、积极推进,进而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