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命可 时间:2021-09-29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命可) 9月2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纪念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宁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安广文,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阎安等出席座谈会。 来自王汶石、魏钢焰家乡的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来自杜鹏程家乡的韩城市文联主席王春红,著名评论家、专家学者肖云儒、晓雷、李星、莫伸、李康美、李国平、邢小利、周燕芬、韩鲁华、张文诺、王鹏程、窦鹏等,三位作家的家属代表杜稚、王晓渭、魏田歌、魏冬青,陕西部分市县作协负责人、“百优作家”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省作协机关干部等5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主持。 “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三位文学前辈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几位作家一起,开创了陕西文学的传统,奠定了文学陕军的地位。” 座谈会上,大家从不同角度畅谈三位老作家的人生历程和文学成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谈到三位老作家从少年时期投身革命,到逐步成长为杰出的作家的故事,如数家珍,“他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以革命文艺战士为起点步入文坛,忠于党、忠于祖国,他们既是从延安一路走来的革命家,也是高举红色文学大旗、永垂青史的作家。”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宁博说:“三位先生早年投身革命,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锤炼思想,他们都是革命作家、人民作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也应当植根三秦大地,书写时代精品,勇攀创作高峰,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讲到:“三位先生都是受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鼓舞,他们那批作家信仰特别坚定,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如果没有三位作家,陕西文学的脉络或许又是另一种样子了,起码‘要推迟好多年’。我们也要传承三位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全面地观察、冷静地判断,整体、客观地看待和描绘当今社会,只有不浮躁,不断地磨炼本领才能成为一个为人民、为时代担当的优秀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讲到,召开这次座谈会,实际上是一次文学的追思,是对文学的致敬,同时是我们重温三位前辈的文学人生,吸取他们的文学经验,传承他们的文学风范,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品格的一项举措。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耕他们的精神财富,再攀登文学高峰。 来自王汶石、魏钢焰家乡的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谈到:“三位老作家与山西的赵树理、马烽等作家一样,都是青少年时代即投身革命,经历过抗战、经历过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老根据地培养出来的一代作家。” 来自杜鹏程家乡的韩城市文联主席王春红说:“韩城独特的人文历史积淀和革命时代秦晋两地的火热斗争造就了三位作家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的作品来自火热的历史深处和生活现场,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常读常新的艺术感染力。” 谈到与老作家们的交往故事,大家深为感动。肖云儒深情地回顾到:“杜鹏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把稿子改到最后一刻决不罢手,我当编辑时常常前脚从他家里出来又被叫回去,说还有一段要改。他晚年时,有一次我在旁边看着这位历经沧桑的文学老人,抽动着五官,颤抖着手,一笔一划在小样上艰难的改稿,心里很是感动。” “这一辈作家对晚辈充满爱护和提携,魏钢焰给我谈了几次话,优点、缺点毫不客气,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对后来陕西年轻一代的影响和激励都很大。想起这样的前辈,什么时候都是心怀感动的。”晓雷感慨地说。 谈到与几位老作家的交往,李星讲到:“我觉得这几个作家最突出的,一是坚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向,自觉深入生活。二是他们认为文学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作家要有信仰,有信仰才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 莫伸讲到他对魏钢焰的印象:“那时候就好奇,这样一个大诗人、大作家在‘职务’那一栏填些啥,结果他写了‘创作员’。这件事给我的震动很大。” “我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才38.8块钱。”李康美回忆到第一次与杜老见面的场景,他还一直记得杜老听说他为了参加文学活动被扣工资,给了他40元钱补贴的事,“杜老当时说,先帮你把这个月的困难解决了。” “没有文学影响的过程就不会有感染力强烈的经典作品的出现。”李国平谈到:“没有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这一代作家做榜样,没有他们的心血,没有他们的扶托,就没有青年一代作家的崛起。创造力强的作家不是选择前辈,而是为前辈所选,他们的才华把先辈经验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中。” 邢小利从题材的创新性角度畅谈三位作家贡献,“这三位作家他们写的题材刚好是工、农、兵三个方面,在中国文学史这样一个长河里面来看,他们的作品确实是开了一代文学的先河,在艺术上他们都是写新生活、新题材、新人物、新观念、新美学。” 周燕芬分享了学术研究的传承故事,“《保卫延安》哺育了几代人,我的导师赵俊贤先生把研究陕西作家的任务交到了我手上,我又交给我的学生,作家创作是代代相传的,文学研究也是代代相传的。” 杜鹏程女儿杜稚、王汶石儿子王晓渭、魏钢焰女儿魏田歌分享了父辈的信仰、文学追求和人格修养。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