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黄土地上“甘红”甜 村民欢喜迁“福地”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作者:米彩虹 袁琳娜 时间:2019-08-14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 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在黄土高原上,有不少村庄散落在沟沟壑壑里,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的史家沟就坐落在群山的沟壑中间,当地人称史家沟为“拐沟村”。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过去,村民分散居住在半山坡上的土窑洞里,没有整体性主导产业,生活并不富裕。“我那时候就靠种地,一年大都种玉米,但玉米卖不上价,一年一年种下来就是不行,只能凑合够吃。但我现在不一样了,一年种2亩红薯地收入5千多元,不愁吃喝了。”今年75岁的史家沟村民田建有说。 近年来,甘谷驿镇推行“支部+合作社+市场+农户”的党建脱贫模式,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出现了史家沟的红薯产业,代家沟的乡村旅游建设等,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摒弃玉米种红薯 依托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史家沟种植的红薯味美香甜、营养丰富。算起来,史家沟有近百年红薯种植历史。据史家沟村第一书记蔡葵介绍,以前史家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思想保守,种地以种玉米为主,玉米产量不高,投入成本大,一年下来挣不了钱。在支部引领下,史家沟村党支部提出摒弃玉米改种红薯的发展思路,开始规模化发展红薯产业。 史家沟村千亩红薯示范园。杜旭涛/摄 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劳动力流失,史家沟有大量撂荒地。发展红薯产业后,农民的撂荒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承包土地旱涝保守,史家沟协商部分贫困户以产业资金扶持入股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代种服务,确保户户能够享受产业分红保障。农民也可以在红薯地里打工获得额外收益。 田建有曾是史家沟的贫困户,现在是种红薯产业的受益户。田建有说:“我以前种红薯用土办法,种上了也不怎么管,一年种的只够自己吃。现在种红薯政府专门给教技术,推地、铺地膜、打药、上粪都和之前不一样了,我去年自己种红薯,给合作社打工,一天140块,加上分红、政策补助,一年收入两万多,我已经很满足了。” 蔡葵说:“我们史家沟的红薯供不应求,现在建成了千亩红薯示范园区,亩产值突破8000元。今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生产面积,进一步发展红薯产业。” 截至目前,甘谷驿镇全镇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覆盖了全镇所有村组,全镇30%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红薯,政府为农户提供生产资采购、技术指导、种、收、卖等全方位服务,拐沟村彻底摆脱了无产业、无收入、无人管的困境。 记者观看史家沟村智慧农业演示。贺冬鹏/摄 搬离危房迁新居 让田建有更高兴的是,他住进了新房。 2013年,延安遭遇水灾,田建有家里的几孔土窑洞被雨水冲成了危房。2017年,史家沟实施了易地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工程,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田建有的家已经装修好住进去了。他家在二层,田建有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窗台上放着几盆花,茶几上摆着一盘南瓜子,一楼还有一个院子。他说:“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还能住上楼房。” 今年68岁的史福印,他和老伴两人都是负责移民搬迁地道路卫生的清洁工。因为家里子女有残疾,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史家沟幸福互助院里,不用交水费,也不用交电费。夫妻俩打扫卫生,每个月每人有一千块钱的收入。 史福印说:“这比种地强多了,又轻松,每个月还有现钱,挣的钱足够我们一家三口花了。” 和史福印,田建有一样高兴的还有甘谷驿镇代家沟村的王明一家。 王明一家2015年住进了二层新楼房。一楼自己住,二楼空出来的房子做民宿。说起之前的代家沟村,王明说:“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烂泥滩,家里洗完的泔水都直接泼在了院子里,猪圈就在家旁边,夏天家里苍蝇多,晚上睡觉蚊子叮,脏的不行。” 老代家沟不光交通不便利,农民生活条件也差。据代家沟包片片长康延平介绍,以前村民一年洗一两次澡,每次洗澡都要骑着摩托车去镇上,现在家里热水器一开就可以洗。 王明媳妇说:“还是现在好。” 代家沟村新居。贺冬鹏/摄 现在,王明自己在村里种大棚,每年有8万左右的收入,再不用像之前一样开三轮,拉沙子、水泥,挣不了钱还受罪,一家人也不用蜗居在大棚旁边的临时盖的小房子里。 代家沟也是2013年的受灾村,在重建过程中,建起了面积147平方米,上下结构、内置楼梯的82套新房。在支部的发动下,带领村民通过筹劳筹资、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巷道和院落硬化工程,新建健身广场、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实现了无线互联网整村免费覆盖。 智慧乡村展新貌 代家沟村不仅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走在了全镇前列,在乡村旅游接待方面也在尝试智能化服务。 在代家沟的民宿接待中心,配备电信智能家居,游客通过小欧管家和小度小度就能语音控制电视、空调、窗帘的开关。 另外,代家沟还加入了腾讯为村项目,打造代家沟的“村友圈”。代家沟纪委书记冯宇介绍到,腾讯为村有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五大板块在内的手机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可以在“为村”里发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撰写村委日记;村支部书记可以在书记信箱回复村民提问,党员可以在这里亮身份、亮承诺、在线为群众服务亮实绩;村民可以在这里实名认证加入自己所属村庄公众号,随时随地参与村庄事务;村集体和村民还可以通过为村平台展示风土人情,卖出村庄土特产品。 冯宇说:“村里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发在村友圈里,比如之前有地方没电了,村里就有人在村友圈问是怎么回事,知道的村民就在下面解答,我们看到了也会第一时间回复,既能连接信息还能连接情感,省时又省事。” 代家沟驻村第一书记李腾介绍智慧乡村。贺冬鹏/摄 而在大棚种植和红薯种植方面,代家沟和史家沟都在使用智慧农业监测系统,监测电子屏幕上能实时显示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将农作物的生长数据汇总反馈给合作单位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实现远程会诊和语音控制。如果农作物缺水了,农民坐在家里,开关一开,水就流到土地里。 甘谷驿镇正在逐步实现“工作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产业强镇富民的发展目标。(米彩虹 实习生 袁琳娜)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