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产业立根 文化铸魂 生态助力 延安安塞乡村振兴有门路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彬 时间:2019-08-27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 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民歌,反复向外界传达着黄土地的粗粝。但这些固有印象,已不再是今日黄土高原的全貌,从蓝天白云之间俯瞰,穿过一道道山峁土梁,放眼望去,散布在黄土高坡的村庄已改头换面。

1

航拍安塞区砖窑湾镇金盆湾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杜旭涛/摄

产业激活乡村

走进安塞区砖窑湾镇,金盆湾村的土山梁上,一百多座蔬菜大棚齐刷刷的反着银光,犹如一排一排的“光电池”,不断为金盆湾村“输电量、聚能量”。依靠大棚种出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不少村里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村民徐义东说,他从2017年12月种蔬菜,第一茬黄瓜卖了3万多元,2018年的第二茬西红柿又卖了4万多元,这比以前在外打工强太多了。近两年种植大棚的收入给他带来了信心,他把心思都放在了大棚里,一心想种出最天然的黄瓜和西红柿。

与徐义东一样,过去靠揽工挣钱的王院,身份转变成菜农,王院说:“建大棚那些山头,以前都是荒地,种些玉米、杂粮只够吃饱。现在种西红柿、黄瓜,一直都好卖,心里也不愁了。”2018年,王院的毛收入有近10万元,他彻底告别了四处找活干的生活。

金盆湾村建起了延安市最大规模的山地大棚,像徐义东、王院一样的菜农,村里还有很多。

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过渡地带的陕北,羊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安塞区沿河湾镇高家峁村富丰养殖场内,活跃着1600多只湖羊,这是安塞区为破解林牧矛盾,从南方引进的新品种。

2

安塞区沿河湾镇高家峁村富丰养殖场内的湖羊,该养殖基地可容纳5000只湖羊。贺冬鹏/摄

湖羊与当地山羊不同,它们不善攀爬、四季发情、生长速度快、食草性好,羊群中处于产后恢复期的母羊过7个月就能再产幼崽,繁殖率远远高于山羊。

沿河湾镇副镇长魏飞介绍,试验养殖发现,湖羊在陕北地区保留了全部优点,繁殖率高、产奶快、养殖成本低而且饲养周期短。2018年2月以来,沿河湾镇累计出售羊子2079只(其中湖羊自繁种羊479只),实现销售收入282万元,纯收入106万元。

在养殖湖羊的过程中,沿河湾镇照“借羊还羊、分户养殖、订单回收”模式,给有劳动能力、有养殖经验的农户分发怀孕的母羊,一只母羊一次生产2-5只幼崽,一年之后领养湖羊的农户将母羊和一只小羊羔归还,留下剩余的羊羔做新种羊。

这种养羊模式,既让农户实现零元养羊的目标,也扩大了全镇养羊的规模。目前,沿河湾镇已经给农户分养出1000多只湖羊,实现户均年增收1.4万元。

文化“鼓舞”乡村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底蕴深厚,享有“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间绘画之乡”“民歌之乡”等美誉,在红色历史基因下尽显黄土风情文化。1996年,安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安塞腰鼓以其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天下。

2016年10月,安塞正式撤县设区,作为延安“副中心”城市功能凸显,承担着更多人对安塞发展的期许。为打好文化旅游这张牌,安塞重点打造了西营“陕北信天游”演唱村、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魏塔“东方毕加索”写生基地3个文化村,依托生态、区位、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3

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的广场上的腰鼓表演队。贺冬鹏/摄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拿起鼓箭就会扭。千人腰鼓文化村,使古老的冯家营村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自迎接游客起,村里就有400多名腰鼓手,目前专业鼓手246名,其中年龄最大的八十七岁,最小的年仅六岁。

今年66岁的侯雪昭是当地有名的剪纸大师,她接触剪纸已经有近六十年的时间。最初侯雪昭和家人一起剪窗花,如今不需要图纸,说什么就能剪出什么。从她自己学习掌握技能到给村上的人免费教授剪纸技艺,剪纸文化的发展带动着乡村文化的发展。

一幅幅剪纸飘向千家万户,一只只腰鼓响彻山谷,冯家营村的村民忙的热火朝天,他们可以当职业腰鼓手、售卖腰鼓、剪纸来展示当地文化,就业增收。乡村旅游也催生了讲解员、保安、保洁员、停车场收费员等岗位,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已带动20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当地2000余人从业,为每户村民一年增收约2万余元。

截至目前,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目前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在几个文化村的带动下,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16.6万人次,同比增长16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311.5%。

在安塞,腰鼓进入了体育课,民歌进入了音乐课,绘画进入了美术课,剪纸进入了手工课,曲艺进入了社团活动。每年都有大型中小学生腰鼓、剪纸等比赛,将黄土风情文化传承下去。

建设美丽乡村

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第一批响应村上改善人居环境的人叫宋占亮。“他是个摄影师,院子里种花椒树、葫芦、西红柿……他家以前的旱厕改成了三格化粪生态厕所,现在他这个小院绿意浓浓,生活环境更好了。”村干部牛志伟介绍。截至目前,龙石头村旱厕改水厕已经完成68户。

村庄的清洁面貌,源自龙石头村修建污水处理站和排水渠,村上栽植河道护岸林及30亩亲水植物,建柏油环村路,硬化巷道,实施改厕……宋占亮家只是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从招安镇龙石头村向南驾车四十多公里,就是高桥镇南沟村。南沟村毗邻延安市区,北接枣园、南连万花,因村内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被确定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试点村。

“2014年前的南沟村是安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可以说是延安最穷的地方,群众调侃说南沟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村干部办事难。”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以前村里基础设施差,通讯与交通都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无法与外界联系。

2015年,该村外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成立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为依托,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4

航拍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顶与谷地同步开发,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园尽收眼底。杜旭涛/摄

目前,南沟村新建7座蓄水坝,已建成休闲垂钓园、沙地摩托车、木屋酒店和花样迷宫、联动温室大棚、停车场和观景台,植树造林12000多亩,种植花草2000多亩。正式开园后,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被延安市旅发委评为“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如今的南沟村,路变宽了、村变美了、人变富了,偏僻落后的贫困小山村搭上“生态游”“乡村游”的快车,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乡村振兴效果初显。

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表示,安塞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探索与实践,全区117个行政村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村镇建设培养村集体企业,每个村至少要有一个主导产业。

任高飞说:“只有农村新,农业兴,农民富,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刘彬 实习生袁琳娜)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