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红旗范式”①|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来源:当代陕西—陕西网 作者:刘甜甜 时间:2019-09-05
核心提示:从热心帮助群众“办理那些事”,到主动提醒群众“哪些事该办了”,看似是“智”的提升,实质是“心”的延续。 五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一线城市的服务质量。红旗社区成立近20年来,拿遍了几乎能获利的所有荣誉,也得到社区居民的持续称赞。 有人认为,红旗的“火”,是源自政府偏爱,可居民的回答是,他们不仅解决大家的“当下事”,更操心大家的“未来事”。 邀请专家为老年人义诊 正是因为“爱操心”,红旗社区从6平方米的供电房,到1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变化的是面积,不变的是服务理念;从三间门房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变化的是硬件,不变的是与人方便的品质;从纸质化办公到智慧社区建成,变化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一心为民的初衷。 “善变”是红旗社区的特质,但变的轨迹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圆心。 群众难事“一键搞定” 2019年8月的一天,正值酷暑,张志华额头上淌着汗,匆匆忙忙来到社区咨询高龄补贴的事:“我这卡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钱,银行不会问我再要回去吧?” 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张志华恍然大悟。 原来,今年72岁的张志华已经跟随儿子在深圳生活多年,3年前,他就该申请高龄补贴了,因不愿来回折腾,想着“放弃”了。 但红旗社区的服务系统却紧紧“盯”着这件事,自动研判提示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电话确认信息,并帮助张志华代理申请,后两年还持续帮忙审核信息,老人高龄补贴就这样累积了两年多。 这笔钱想提现,必须老人去银行办理相关手续。这次回家后,张志华没想到,自己没领的补贴“攒了个大疙瘩”。 “社区不仅要主动办事,还要主动‘找事’办。”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说,社区专门为张志华这种“候鸟人群”开设了办事大厅,他们只需要在网上点点头、摇摇头就可以申请、审核材料,人回不来的时候,办好的证明还会邮寄到家。 红旗社区正由昔日的面对面服务,向大数据的智慧服务转变,这个转变始于2012年。 当时国家开始实行高龄补贴,办事大厅可热闹了。光80岁以上的老人,红旗社区就有2000多个。每天早上6点,他们准时排队。为了尽快完成工作,社区每天增加两小时上班时间。 打印、复印、填表、咨询、讨论、办理,老人们七嘴八舌,工作人员焦头烂额,每年例行的核查资料要持续一个月才能完成。 不仅如此,关于社保、养老、计生的多项信息收集,上面要一次,社区上门收集一次。 怎样使信息一经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李秋莲开始探索智慧社区建设。 她找人开发系统,设计表格采集信息,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梦辰记得,3个月上门采集,3个月轮岗录入,那段时间完全是人歇机不歇,但这次的付出是“一劳永逸”的。 关于每位居民的8大类、86小项信息被录入系统,派出所来要信息,按照条件查找便可一键提取;法院要来找人,先搜索再找人,大大节省了时间;过年少数民族要发牛羊肉补贴,也可针对没有领取的人发短信或是微信提醒。 不只于此,系统最牛的地方在于,办理证明、填表格的“傻瓜”模式。居民要开出生证明,一刷身份证,出生时间、身份信息、居住地址会以模板的形式出现;群众要打表格,放上身份证,所有关于个人的、家庭的信息全部填好,按下打印键,买菜的功夫就能办好。 系统虽好,但一个新事物的推广过程总不会那么顺利。 2013年6月的一天,社区张大爷急忙赶来给远在省外的女儿开婚育证明,原本打算让女儿回来,但咨询过后张大爷知道,这个证明在网上几分钟就可办好,不用专门跑一趟。 可第二天,张大爷又赶到社区,急忙一通问,“为什么我一直登陆不上去?” 来到王梦辰这里,才找到问题的根源。原来,他正是采集信息时,把王梦辰拒之门外的张大爷,系统里没有他们的数据,当然无法登陆。 张大爷原以为自己是“单位人”,很多证明、材料不需要来社区办理,这下他才认识到智慧社区的意义。重新录入以后,女儿的远程办理顺利完成,并在三天后收到快递。 社区信息“一网打尽” 2017年,家住煤机高层的张银玲49岁,到了可以申请独生子女补贴的年纪,可整天忙于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哪里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政策? 不过不要紧,这一切都有网格员王永红操心。从申请、办理到领取,都是王永红代办,王琴足不出户就拿到了补贴。 社区办事大厅 虽然红旗社区有贴心、精准的科技服务,但它也有“高冷”的一面,智慧系统正常运行的背后,离不开居民自治力量的鼎力支持。 就拿王永红最近的工作来说,提醒新婚夫妇免费做孕检、领取叶酸,保证“留守老人”安全在家,这些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的事情,还得靠跑腿上门,或是向自己的“眼线”打听打听。 社区就如同一个社会的缩影,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以及源源不断的公共事务。“情况如此复杂,我们光当战斗员不行,还要当指挥官。”李秋莲说,红旗社区吸引社区党员建成党员服务站,组织志愿者成立志愿者服务站,还有像王永红一样活跃着的网格员,他们像一个片区的“管家”,上传下达、亲近群众,成为红旗社区十几年零上访的重要保证。 2017年11月15日,铜川全市供暖的日子。可红旗社区市检察院家属院内,三五成群、义愤填膺。“这个情况不对,肯定有事。”干了近十年的网格员,冯文静不是盲目敏感,她相信自己的判断。 上前了解情况后,果然出了事。市检察院搬了新址后,把家属楼交给物业公司管理。物业服务差,小区环境卫生跟不上,群众便拒绝交物业费;你不交费,我也不“吃素”,在供暖的前一天,物业贴出停暖通知,群众知道后正打算上访。 冯文静赶紧上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杜正强火速赶来,等待的间隙,冯文静想尽办法稳定大家的情绪。 杜正强赶到后,选出群众代表,请来物业、检察院领导,站在大院协商3个多小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物业费、暖气费交上,暖气正常供上,上访矛盾解决了。 社区为了创新治理方式,将辖区划分为8个大网格,再按楼宇、居民数划分86个小网格,单位信息员同时成为网格员,收集信息、传达政策、服务群众。 居民的家事网格员管,街边的“闲事”网格员也管。入户途中,遇到被雷劈了的树木、坏了的电线杆子、破损的道路,用手机拍照上传到社区系统,社区立即找人解决,网格员两天内跟踪回访。 “这样就把很多问题尽快解决,把矛盾扼杀在摇篮里。”冯文静说,现在每天走访10户群众,每家每户啥情况都得门儿清。别看冯文静名叫文静,但她负责10个部门的工作,干起工作很泼辣。 看着网格员“好用”,2016年,王益区将十部门信息员的工作整合,聘请专职网格员,发工资、配手机,同时服务于社区和单位,成为全市首个将网格员职业化的地区。 服务方式“一路改进” 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1.6万余人,位于老城区的红旗社区,企事业单位密集,下岗职工多、破屋烂路多、上厕所没地儿、治安状况差。 2002年,“社区”一词刚刚兴起,红旗成了铜川首批成立的社区,李秋莲成了“小巷总理”。 群众没听过,自然不以为意:你一个不是干部的干部,能帮上啥忙?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刚上任的李秋莲不着急也不辩解,你不了解社区工作,我就让你慢慢了解;干活信不过,我就多干点。 一天半夜3点,有位居民肚子疼,电话打到社区,忙活一晚送到医院后,李秋莲开始想办法解决群众遇到问题的措手不及。 送天然气的、卖煤的、医院的、学校的……一共86个单位的信息被李秋莲整合,并提供了社区服务热线“1186”,弥补了“114”查不到的生活热线。 服务工作有了起色后,李秋莲要完成一个攻坚任务——给新风居委的居民修厕所。 你家的房顶就是我家的院子,错落无致的居住条件,是新风居委当时的情况。几十户同用一个露天厕所,巷道里经常是污粪横流,居民早上着急上班,上厕所排不上队,苦不堪言。 必须重修厕所。做设计、筹资金、搞勘探……社区工作人员都有一双跑不烂的铁脚板,上山下山,辗转奔波。条件简陋、物资短缺,修厕所用的砖头都紧张。去别的工地捡砖头、抹腻子全靠人力。 可到了掏粪的时候,全员退缩,李秋莲又第一个跳进了化粪池。“回家后,3天没胃口。”李秋莲说,那个时候谈责任、谈情怀似乎都有些“不解风情”。 人心都是肉长的,群众看在眼里,啥样的心门也都敞开了。 2004年,李秋莲从社区副主任变为党总支书记。职务变了,家也搬了,红旗社区从供电房搬到3间平房内。 “陕西省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减灾示范区”……红旗社区拿了很多个全省全国第一,但李秋莲又看到了群众新的需求。 有次,一个老大爷来办业务,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进一个门、再出一个门,如此反复造成的麻烦是否可以省掉? 红旗社区志愿服务平台 冯雪峰|摄 2010年,借着彻底改头换面搬到300平方米大办公间的机会,红旗社区建成铜川市第一个“一站式”服务大厅,所有的项目在8个开放的窗口实现一次办理。 社区成立近十年,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涵养,需要更多的场地开展娱乐活动。 红旗社区便将一层的其余700平方米全买下来改成日间照料中心,虽然有的房间略显简陋,但足够群众使用。老人们兴致勃勃,第一次成立了合唱团,第一次走进书法培训班,第一次带着节目走出铜川参加比赛。 “如果说以前的红旗社区是根据群众的需求而变,那智慧社区的建设就是引领着群众的需求在走。”铜川市委组织部党建办城市党建科科长王岐说,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红旗社区创造了很多让群众都想象不到的服务。 “傻瓜”开证明模式、网上办事大厅、证明邮寄……红旗社区第一个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又第一个拆了它,只留一个接待、咨询的前台,把更多的工作做到“后台”。 “社区服务群众方式的创新,就是要适应群众不同时期的迫切需求。”王岐说,这是红旗社区的“成功之道”。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