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为河套地区朱开沟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府谷苍贺峁遗址出土丰富遗物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8-0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赵茁轶  周思言)8月6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陕西府谷苍贺峁遗址发掘简报》近日公布。据简报记录,考古人员在榆林市府谷县苍贺峁村发现一处朱开沟文化遗址。经发掘清理,发现灰坑、房址,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迹和遗物,尤其出土了蛇纹鬲、鼓腹罐、三足瓮、甗、盆等朱开沟文化典型陶器,为河套地区朱开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苍贺峁遗址位于府谷县西北部,处在陕、晋、蒙交界处。遗址西北距朱开沟文化命名地——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约82千米,西南距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约85千米,处在朱开沟文化分布范围核心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2022年,为配合府谷县民用机场建设工程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府谷县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中心联合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遗存进行了发掘清理,在苍贺峁村北部被称作槐树坪的圆形山峁上发现一处朱开沟文化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物。发掘区内还发现并清理了31座清代墓葬。

本次发掘清理的遗迹全部分布于槐树坪山峁的顶部和南坡。发掘清理朱开沟文化灰坑46座、房址2座。灰坑平面形状以近椭圆形为主,其次为近圆形,少量为不规则形;剖面形状主要为袋状,其次为筒状,坑状最少。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石器次之。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少量褐陶、褐胎灰皮陶等。纹饰绳纹占绝大多数,其次为素面,另有少量蛇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典型陶器有蛇纹鬲、蛇纹罐、鼓腹罐、三足瓮、盆、甗、甑等。房址保存较差,仅存少量活动面,活动面为火烤硬面。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结合河套地区出土的同类遗存,可以确定苍贺峁遗存陶器组合为朱开沟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遗址是陕北地区已发掘的最靠近朱开沟文化核心分布区的遗址。其发掘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新材料,有益于考古人员进一步探索朱开沟文化的主要内涵、年代、分布、源流等。

微信图片_20250808173416.png

编辑:夏雨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上一篇:鉴古传珍,PCGS古币评级发布会隆重揭幕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