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藏书楼”的保护与新生

来源:文物陕西 作者: 时间:2025-07-29

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富平“藏书楼”,以“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矗立在富平老县城中,2025年这座历经百年的老建筑迎来新生,其修缮项目荣获“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

中西合璧的文化地标

富平老县城又称“连城”或“斩城”,因修建在天然土丘之上,四周黄土塬似刀劈般围作城墙,形成“金城环抱、天然屏卫”的独特建筑格局,这种以台为城的筑城方式极为少见。老县城格局完整,城内现存文庙、望湖楼、藏书楼等古建筑,其中“藏书楼”建筑面积约217平方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藏书楼前,能清晰看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基座以块石砌出凹线,面阔墙体内立木柱沿袭传统古建筑五间形制,进深2间。该建筑的独特在于明间券门两侧各置4扇券窗,一、二层间设棱角冰盘檐,立面均辟券洞与券门,屋架体系采用中国传统抬梁式五架梁,屋顶为仿庑殿顶。在民国期间的陕西乡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栋建筑?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25_908.png

藏书楼修缮后

藏书楼的建造资金源自富平人、著名爱国将军胡景翼在“逐陆之役”后重修望湖楼所剩余的款项,由富平人、文化名人郭锦屏主持修建工程。郭锦屏在施工过程中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将结余资金如数退还。胡将军体恤其家境清贫,建议他用这笔钱修缮自家房屋,但郭锦屏婉言谢绝,最终将退还资金与自筹资金合并,建成这座藏书楼。当时在陕讲学的康有为先生深感其高尚品德,亲笔题写了“图书馆”匾额,该匾额原件现存于富平县图书馆,此次修缮工程即以此为依据进行复原。

据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专家组建议,保护措施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核心,在保证文物古迹安全的前提下,避免过度干预以防改变其历史文化价值与信息。”

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

在修缮藏书楼初期,工作人员揭顶时发现五架梁梁头已糟朽得能用手指戳出孔洞,后檐柱根部被潮气侵蚀成蜂窝状,檐檩的虫蛀痕迹密布如筛网……这是古建檐柱常见病害,经专业团队现场勘察与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用传统巴掌榫墩接工艺,配合铁箍加固,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了历史信息。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19_071.jpg

屋面揭顶

藏书楼修缮前

尤为珍贵的是脊枋上“中华民国十三年三月廿六日”的墨书题记,修缮团队在更换糟朽构件时特意保留原脊枋,使这处历史见证得以延续。

保留脊枋底题记

修缮工程严格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则,灰陶筒瓦、松木构件、精选黄泥,每处细节都体现着对历史的尊重。此外,团队通过对比研究“立诚中学藏书楼”等同期建筑,确保修缮工艺的准确性。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41_989.jpg

立诚中学藏书楼

修缮负责人指出,这座建筑生动展现了近代乡村建筑的转型特征——西式外观下隐藏着传统梁架结构。分析认为,当年受限于“节余经费”建设,选用木材虽节约成本却埋下结构隐患。本次修缮既修复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又完整保留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实现了两代匠人的隔空对话。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44_348.jpg

专家查看维修前木柱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47_024.jpg

工程中拆除多处后期封堵墙体,重现了原始券门形制与楼梯格局,恢复原来的历史原貌。东侧原剧团宿舍区域的清理,不仅铺设了青石板排水系统,更还原了建筑的历史环境。

静态保护的活态传承

步入修缮后的藏书楼大门,院内《淳化阁帖》刻石在玻璃展柜中陈列,二楼的大型木质书架未来还计划陈列古籍复本。“修房子只是第一步,更要让文物‘开口说话’。” 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指着书架说,这些带着岁月包浆的木架本身就是文物,修缮时特意保留了原有的榫卯结构,将来要以书籍展示的方式,让百年前的藏书功能在当代延续。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50_009.jpg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书楼近年来成为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和影视取景地,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展示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实现文化遗产从“静态保存”到“活态传承”的转变,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藏书楼二层的木格窗前,至今还保留着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拍摄时的图文介绍。当该剧在CCTV1黄金档播出,镜头扫过“圖書馆”这几个字的瞬间,富平藏书楼完成了从乡村文物到文化地标的华丽转身。

微信图片_2025-07-29_170452_931.jpg

“修缮不是终点,而是活化利用的起点。”在项目评审会上,一位评审专家的话引人深思。富平藏书楼要改变“修缮—锁门”的模式,通过刻石展示、书籍陈列、影视取景等多元利用,构建“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完整生态链。这种做法不仅让文物重获生机,更让当地居民感受到文化遗产带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未来藏书楼在适当的时机,会邀请当地居民参与监督,组织“文物保护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了解修缮工艺细节。期望这种开放透明的做法,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文物陕西)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