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老党员、老军人张立生:劳动最光荣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韬 时间:2021-07-28

张立生获得的荣誉证(章)

“空中哨兵”合影留念

张立生夫妻

张立生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这是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这是从事教育满三十年荣誉证书……”7月21日,记者一走进张立生老人的家,回忆起往事他便打开了话匣子,拿出自己珍藏的旧证书、老照片等物品,向记者娓娓道来,一个老军人、老党员的那些如烟往事。
  当一名合格尽职的“空中哨兵”
  1954年,还在读中学的张立生,体育各项及身体素质优异,还担任着班里的生活班长,由于表现突出,从河北保定老家参军,来到西安入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干校学院,学习无线电技术专业。由此走出农门,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随后,在一同从学校参军的十几人中,只有两名同学首批入党,张立生便是其中之一。1956年,即在参军后的两年,张立生便积极入党,在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某部,在这里度过了十五年的时间。“那时当兵参军穿上一身绿军装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保密工作,不能随便外出,有一年我的妻子来上海探亲,一个月内竟没有一次外出的机会。即使能够外出,在外上街也不能穿军装,只能穿上便衣。那时工资低,发的工资要寄给家里补贴家用,买不起衣服,只能将绿军装染成灰色来穿。”因为所在兵种较为特殊,人员需要三班倒,一有任务就得加班。有一次倒班的时候,换班的战友累得在换鞋的时候竟睡着了。即便是这样,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丝毫没有懈怠。
  张立生将自己所做的电台工作称为“空中哨兵”,用“千里眼”和“顺风耳”来为各项军事行动保驾护航。虽然内部管理严格,加班,吃饭,睡觉周而复始略显枯燥,但是在“一心干革命”的信念支撑下,他时刻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当好一名合格尽职的“空中哨兵”。1964年,他所在的单位开展处级单位技能“大比武”,他凭借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一举夺魁,获得发报第一名。“那时候,开始条件很差,我们所有的设备都是战争年代缴获的电台等物品,后来购买外国先进的设备拆成零件进行仿制。从钢丝录音机再更新到磁带录音机,设备越来越先进。同时,革命的斗志和奋发的精神也磨砺得越来越刚强。”当时,聘请外国专家传授相关技术时,外国专家们有所保留。为了争口气,于是张立生就暗下决心,憋足了一股劲儿,和战友们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边干边琢磨,最终,突破了技术难关。看到中国人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外国专家们佩服不已。
  解决工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后来,由于三线建设需要,张立生又从上海调回西安某部,从事无线电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由于保密工作的要求,他很少照相,他的军旅生涯中只留下了两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一群年轻人英姿勃发,手捧着荣誉证书在和煦的阳光下笑意盈盈……
  1980年,张立生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在西安市塑料制品二厂工作,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这里,他将一个优秀党员的作风充分发挥应用到工作中。当时,厂里缺少注塑机,订购了一台日本产的注塑机,然而发来的日文电报所有人都看不懂,他发挥所长,拿着电报到之前所在部队翻译,最终翻译出电文,为厂里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又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初心,为厂里职工切实办实事。
  当时,厂里租用了一片十亩地的开阔地,堆放钢管器材等物资,但是较为凌乱。他联系之前所在部队官兵,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这片场地清理干净,将物资堆放整齐,获得了厂里干部职工的广泛赞誉。当时洗澡需要洗澡票,职工外出洗澡不方便。而注塑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热的余气,于是他开动脑筋,充分尊重职工们的建议和意愿,利用余气为职工建成了洗澡堂。干了一天活又累又乏的工人们,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后,个个对厂里的这项福利竖起了大拇指。后来,听闻工人们理发难,在研究之后,他又安排厂里专门招聘了一名有理发技能的工人,为职工们免费理发。这些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心里装着广大职工的暖心举动,解决了工人们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也暖了工人们的心,大家对这个党支部书记亲民的工作作风赞不绝口。
  “我是教育别人的,自己就得以身作则”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张立生此前在部队有着多年的教员经历,因此后来被西安市塑料公司委任为“电大”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工作岗位的变动,对他而言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继续为党和社会服务。“我们是搞教育的,干的是教育别人的工作,服从组织决定,党叫我们干啥就干啥,党叫我们去哪就去哪。”当时电大没有自己的校址,便由塑料厂窗纱车间改建成电大。那时各个教学点之间距离很远,中专班、职工培训等地方分别位于西关正街、小寨等地。那时公共交通只有一趟,交通极为不便,通讯也不发达,他就骑上单位配备的一辆自行车,每天早上出去,来回奔波在各处校舍之间,每每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到家,一天下来光是骑车,就得蹬上四五十公里。回想起这些往事,他泪眼婆娑地说:“这辈子最累的时候,就是在电大当校长的时候。”
  虽然苦,虽然累,但作为一个久经磨砺的共产党员,他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只知道埋头苦干。由于工作突出,他每年都被评为先进职工、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时的奖品是发一条毛巾,或者一个盆。但是手捧着这些东西,他依然心里美滋滋的,回头更加拼命地干。
  “党交给咱的任务和工作,那就要想方设法去完成。”他一直重复着这么一句话:听党的话,跟党走,我是教育别人的,自己就得以身作则。上世纪80年代,有福利分房的政策,作为厂里的领导,他本应该分到房子。但是,每次到分房的时候,他总是不争不抢,有时候还把自己的房子名额让给别人。在厂里一座用苇子包扎起来,包上泥浆盖起来的平房里,他和家人一住就是30年。直至1996年退休,他仍然住在那里。好在对于无房的退役军人,国家有优厚的政策,他和老伴在2015年租住进了以前部队的一处房子。干革命工作辛苦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物质上虽然没有什么收获,但张立生却无怨无悔,觉得自己精神上很富足。他还把自己的子女也培养成了军人,给孩子们取的名字都寓意深远:老大叫继军,继续参军;老二叫继东,继承毛泽东思想;老三叫继兵,继续当兵。
  张立生生活十分朴素,茶几上放着一个瓷杯。他说,那是以前单位发的,十几年了,一直用着,舍不得丢。转过满是岁月斑驳痕迹的杯子,上面印着五个大字:劳动最光荣。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