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梅:先进是一种引领,需要担当和垂范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秦毅 吴怡铭 时间:2020-12-04


《大树西迁》演出剧照。(中为李梅)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进楼道,在外开完会的李梅,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她一边欢迎我们的到来,一边讲起几天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的情景来……“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觉得很振奋,也备受鼓舞,这个荣誉很高!”李梅激动地说。

近日,在摆放着众多经典剧照、简洁朴素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办公室内,关于“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梅的采访就此拉开。

奋斗与成长:是表演,更是真实地走到百姓心中

李梅出生于陕西西安灞柳岸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痴迷戏曲艺术,12岁初次登台在《三对面》中饰演银屏公主一角;13岁就站上了舞台中央;15岁主演《杨七娘》一角;16岁演出了秦腔《游西湖》中的“鬼怨”一折,步入戏曲艺术征程的第一级台阶。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上装登台,是表演,也是一种成长姿态。只有把戏真正唱到了老百姓的心里,脚下的路才能无比坚实,才能愈加步伐轻盈,越走越远。

在《关西夫子》项目启动仪式上讲话  秦毅 摄 


“那天刚下过雨,原先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换好了戏服,要登台,眼前却是一条漫长的泥泞之路……”在李梅的讲述中,仿佛又回到了20多年前“送戏下乡”时的场景。这一场景令其终生难忘,因为在李梅看来,如果说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一位位戏迷、一位位观众就是自己的“摆渡人”。

受客观条件限制,下乡演出,无法实现演出舞台与化妆室的无缝衔接,演员们化好妆、走走路也是常态,但泥泞的道路却让人犯了愁。那天,有些焦急的李梅走出临时化妆间,踮起脚尖,望向前方,怎么办?

门外,一队队赶向戏台的人们,看到她的装扮,乌泱泱地涌了过来。有戏迷认出了李梅,也发现了“行路难”的困境。

“女娃,走,我送你去表演的地儿,上车!”就在这时,一位老者脚踏三轮车缓缓而来,他请李梅上车,护送她裙不沾泥、光彩亮丽地站上舞台。于是,在老人的帮助下,在众人的簇拥下,一段特殊的“登台”之旅开启了,并且伴着大家的喝彩声……

原来,不知是那位高喊了一声“李梅,给大家来一段吧!”人群便立即骚动了起来。李梅没有迟疑,唱响了经典的《断桥》选段——“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嘹亮、甜美的嗓音化成熟悉的唱腔从三轮车上飘起,落在了周边群众一张张红彤彤的笑脸之上,相拥而行,一路歌声,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甜的。

道路泥泞,老乡自发用三轮车送李梅上舞台


脚上有泥,心中有梦。对于李梅来说,这是一件令其难以忘怀的事情。她深深地觉得艺术活在人民心中,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群众的土壤,她自己必须把戏唱到乡亲们的心里去。

融入人民群众,才能形成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精品;根植生活沃土,才能开出文艺之花,结出丰硕的艺术果实。

送戏下乡尽显鱼水情,互帮互助情谊暖人心。在李梅遇见困难的时候,群众站出来拉一把、送一程。她离不开观众,观众也以实际行动拥抱这位文艺传播者。

从艺40多年来,李梅对待每一部作品都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路走来,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其实也在教育着我,让我一步一步成长到今天!”李梅说。

作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梅不单单要积极投身到舞台表演中,而且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管理方面,力推中国秦腔最高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真正走向全国。

疫情期间,捐赠蔬菜


动力与希冀:是荣誉,更是助力秦腔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先进就是一种引领、一种带头。既然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一荣誉,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所看重的“先进”不仅是自身作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更有作为“秦腔最高学府”的管理者,对秦腔事业的推动、对秦腔艺术的培育。只有使秦腔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不辜负大家的肯定、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支持。

“这一荣誉的取得,离不开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戏曲研究院发展及我个人工作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戏曲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我一定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始终坚持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守正创新中探寻艺术真谛,为新时代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再立新功。”李梅说。

李梅指导《路遥的世界》排练时的情景 


机遇和挑战并存,以演出为中心,戏曲艺术必须更为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此,李梅表示,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要进行市场的拓展,就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以创新激活戏曲发展的“一池春水”。

聚焦风口,推动双线融合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打破地域限制成为戏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梅认为,经典的剧目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要想推动戏曲出省,让省外关注了解经典作品,需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新媒体的“东风”,让传统文化腾飞起来。在危机之中找机遇,在发展困局中开新局。2020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戏曲的传播路径,倒逼其转变发展理念,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推动戏曲在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

发展与创新:要吸引也要融合

如何让青年人更好地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与魅力?如何在文旅融合中推动秦腔发展?李梅正在进行规划。 

首先是吸引年轻人,有关注,才能有了解,因此就要利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大胆启用年轻“新秀”参与演戏,既突出观赏性,又兼具思想性和教育性。

戏曲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未来将建起更多的培训班,对一些秦腔专业人士或者普通爱好者,免费提供培训,让他们都有进一步的拓展。”李梅说,同时要努力培养新的观众,让年轻观众在舞台内外的参与感更强。 

梅花版陕西抗疫情景剧《生命的光芒》第五幕《生命》剧照 


时代在变,人们接受艺术的场景也在变。李梅表示,除传统的剧场演出外,今后的重中之重是要在深化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拓展秦腔的生存空间,推动秦腔与旅游的结合,通过贴近人们当代生活方式和审美特点,增强秦腔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秦腔事业走出去、强起来。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加强秦腔在旅游领域的开拓,通过驻场演出、VR体验等样式,将秦腔发展的扩散效应与文旅发展的吸附效应结合起来,共谋合作,共创未来,推动互促共进。李梅说:“虽然我们是事业单位,但是我们不能靠着国家、靠着组织来养着,我们应该主动走向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秦腔成就了李梅,李梅也致力于秦腔的发展。如她所言,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慢慢又漫漫,漫漫亦灿灿。(相关图片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提供)

疫情期间,李梅录制《共克时艰》《凯旋歌》时的场景


人物简介:

李梅,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清华大学艺术教育顾问。二度“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第二十九届白玉兰组委会特别奖获得者,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首,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梅主工正、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人称“三门抱”。戏路宽绰,允文允武。嗓音甜美,声情并茂,表演细腻,被誉为“秦腔一枝梅”。从艺40多年来,先后在《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留下真情》《苏若兰》《再续红梅缘》《杨贵妃》《项链》以及秦腔电影《寒窑记》等20余部剧中担任领衔主演。其中,《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先后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多项荣誉。

编辑:思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