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宣部授予张富清“时代楷模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编辑2 时间:2019-06-18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刘权锋 李彤 党玺 翟羽佳 况元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60多年来,陕西洋县籍老英雄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在默默无闻中完成了从战斗英雄,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的角色转变。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湖北来凤县,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找到了张富清老人现在的住处。县城里建设银行的这栋员工宿舍,从上世纪80年代到在这里工作起,张富清和老伴就一直生活在这栋楼里,由于年代久远,宿舍楼已经显得破旧,尽管子女们多次劝他搬去新房居住,都被老人婉言拒绝。 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斗英雄张富清:“我现在在吃的住的都比过去好了多少倍,在衣食居住都很方便,很好,我很满足我这个生活了。”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转业时,张富清已是359旅的正连职军官,当时所在部队正面临调整,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老人说,他从入伍起就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是党把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培养成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和军队干部,理应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张富清:“要坚决听党的话,党叫我到哪里去,我作为一个党员不能和党讲价钱,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应该带头到哪里去。我在想,在战场上死都没有怕,我还能叫苦把我怕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富清到来凤县卯洞公社任副主任,当公社班子成员分配片区时,他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村片区。 张富清:“高洞村是来凤最边远偏僻的大山区,人民的生活比较贫穷,既不通电、又不通水、也不通路,我就报名到最艰苦的高洞去。” 在高洞片区,张富清四处奔波。遭遇干旱时,他带领老百姓进山找水。1977年,为了给没水没电没路的高洞山区修出一条路,张富清又当了一回突击队员。据和他一起参与修路的老人杨胜友回忆,为了修通这条生产路,当时已经53岁的张富清甚至亲自上悬崖、打药眼、埋炸药。经过4个月奋战,路修通了,高洞山区结束了不通路的历史。 记者:“我现在所走的这条路曾经是高洞村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路,在此之前,群众想要外出,无论生产生活都只能翻山越岭,直到1977年在这里工作的张富清决定带领群众开山修路。在远眺这条路时我们发现有部分路段仿佛是镶嵌在绝壁之上,那份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 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虎头落村杨胜友:“亲自上战场到最危险的地方,带着一些群众去干,我们高洞村的人民,讲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人民群众讲这个确实是恰如其分的,工作任劳任怨、扎扎实实。” 湖北来凤县高洞村村民吴国树:“他一个干部下来,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精神可贵。” 张富清:“白天就和社员在一起劳动、种田,冬天来了就和社员一起修路,和社员基本上是同吃、同住、同劳动。” 从1955年转业到来凤县,张富清先后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直到1985年从来凤县建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64年来,他绝口不提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在岗位上踏实工作,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张富清:“和我并肩作战的不少的同事,他们为了党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功臣,我和他们比起来,非常惭愧,我现在人还在,比他们要好得多。”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