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南生桥教授的人生传奇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普东 时间:2019-10-15

社会往往会把多重艰难,最先赏赐给那些日后一定会优秀的人。因为他们灵魂深处聚集着崇高的火焰。

(一)

恭敬地捧起南生桥教授最新出版的著作《雕虫写龙集》,这位待人至诚的长者人生的传奇,也如一幅多彩变幻的画卷,徐徐飘曳在关中原野的这岸或那边……

南生桥18岁那年,全国正遭遇大饥荒,全家五口人几乎每天都缺吃的。他忍痛放弃了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业,回到兴平御阡村当了一个小农民。

那时,知道南生桥的人,尽都为他这次辍学返乡深感惋惜。熟悉中国教育事业的人都知道:六十年代的高中门槛,那可是多么的难进啊!南生桥升高中时,那真是经过了百分之五的严格录取率考量,一跃而进入高中生优秀行列的。

可是,他现在却回来了啊,面对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困顿,他开始学起了小木匠的手艺。每遇农闲,他常是刚放下斧头,便掌起墨斗下线,拉锯解板,凿卯拉钻……每逢集日,他把自己精心做成的门窗或板柜或衣箱,轻抬轻放上架子车,走过御阡村的大街小巷。在兴平北门的集市上,每一次,他都能从买方人满意的表情里,细致感受到别人对自己木器活儿赞赏时给予的温暖。但一大家人总缺柴米油盐的恓惶,也时时揪扯着他心中那个美好的梦。乡村现实生活的贫困,更给他心灵反复叠加着迷茫。但唯有书籍,能够及时引领着他自觉地剥离着迷茫中的虚妄,悄悄构建着自己准备突出人生重围的清醒。

在回乡务农的漫长日子里,他最先将高中全部语文课本借来,每一篇课文,他都认真研习熟记,做到融汇贯通。由通读四大名著开始,在他足迹所到过的乡村和农家,他千方百计用借阅或交换的方式,不停地扩展着自己的阅读范围。《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红旗谱》《创业史》,那时,他真是逮住啥书都读。幸哉,南生桥的三哥那时正读陕西师大中文专业,由哥哥及时传递回的大量优秀读物,更使他如获至宝。《史记》《古代散文选》《鲁迅全集》《先秦文学史料参考》《古文辞略读本》《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古代汉语》《李白诗选》《中国历史》等等…… 他在大量的阅读中明白了:中国文化是人类最具有永恒价值的旷世创造。我们华夏的文字用最本真的汉字记述方式,把我们祖先光辉的智慧结晶,传承给了自己。这一切,使南生桥在乡村风来雨去的磨砺中,终于找到了能够培育自已生命意义的文化家园。

从此,热爱读书是南生桥最好的习惯和专长。他在极为宽畅通达的阅读中,也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古文,通译了一遍。对《归来去兮》等名篇都能熟读成诵,并做了几大本古文笔记。他将三大册函授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散文和部分诗歌,不仅通译了一遍,还能把许多篇章背诵、默写。

一切收获,都起自于不懈的坚持和热爱。在宝鸡峡水利工程大会战中,南生桥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远赴关中西府参战时,他给行囊里装上《鲁迅全集》和《杜甫诗选》,才上路了。两年后,南生桥重返家乡,开始给生产队喂牛当饲养员。每天中午或夜里,他给牛拌草料时,手里还舍不得放下《中华活页文选》……

(二)

只有不屈服命运,才是每一位奋斗者最高的目标。

1972年,南生桥参加了铜川梅七线铁路建设。那时,人工修筑铁路的原始劳动,真是有说不完的苦累和危险。每天傍晚收工后,工友们刚吃完饭,便摸到沒有灯光的工棚里,倒头就睡。南生桥有一天向工地领导主动请求:自己夜里去施工现场看护材料,白天照常上班。这位领导虽然意外吃惊的同意了,但他还是没有弄懂这位农村青年的心思。

梅七线是穿越于富平与耀县崇山峻岭中一条亟待修成的运煤铁路。看护施工材料的一间油毡小房,孤伶伶地搁在大山的涵洞边。入冬后的夜晚,常会有怒吼的下山风扑打着看护房。从涵洞裂石缝里哗哗急泻下的流水,总带着入骨的寒气直朝看护房里袭来……但南生桥认为:这里好呀,因为这里有一盏日夜通明的电灯!他住进这里,无比高兴。他现在终于能在这个小房里静心地读书了。

又一个冬夜,南生桥围被而坐在一溜小床上,正醉心于宋玉、贾谊、曹植动人心魄的词章比对阅读,工地领导郭志榜来了。他惊讶地拿过南生桥正读的《历代文选》,仔细看着目录,问:李斯的《谏逐客书》你以为怎样?能说出其中的名句吗?这位领导和善的目光里,开始活跃着一种他乡遇知音的喜悦。南生桥肃然立于床边,望着这位不期而遇的考官,洪亮对答:李斯身为大秦宰相,不只有旷世之干才,他的学问和辞藻文章,真乃稀世之宝典!“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其就深。王者不却庶人,故能其明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真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南生桥背诵至此,郭志榜便高叫着好好,并鼓起掌,开心大笑着说:我也真没有想到,今夜,在这原始洪荒的大山中,还能遇上一位手不释卷的读书人呀!他还是来自关中农村的一位青年农民啊!说实话,这些年来,我见过的人也不算少,但能遇上像你兄弟这样身处贫寒陋地而热爱读书的人,真也是第一回,第一位呀……

这一夜,在这个小小的看护房里,南生桥与这位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谈诗谈词谈赋谈文,不觉间,东山上的重叠峰峦,已被曙光耀出了一片壮丽……

郭志榜临走时,郑重地鼓励说:生桥兄弟,我相信数年后,我们重逢时,你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人生舞台。

这位领导出门后,穿行在梅七线窄窄的山路上,声调激昂地踏歌而行,“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三)

南生桥辍学回乡后,先后担任过小队会计、队长和大队会计。他35岁那年,本村中学急缺一位语文老师,他有幸以民办教师的身份走上了初一班的讲台。

南生桥给初一两个班带课一学期后,被破格调往初三级教授语文。

一年后,全县函授学员统一检测考试。考场设在兴平县南郊一所学校。考试先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天亮后,御阡村大街小巷的地面上,到处还有白汪汪的水洼……这天恰是县城逢集日,南生桥今天既要赶赴考场,又要把自己每天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借空儿做成的各样木器卖掉,因为家里的开支的确没有钱了。

这一天,他早早起身,拉着一架子车木器,蹚过街巷里哗啦四溅的泥水,到了村口的大路上,把架子车前辕拴在自行车后架上,一路飞奔地拖着一个大蓬车似的赶到市场,急忙给一位木匠朋友交待了各类木器应卖的价位,便假说自己有急事,择身骑车就走。这里到考场还有六里路程,当他赶到考场时,开考已经十五分钟了。监考老师瞅着南生桥两只裤腿上湿漉漉的泥水,急催:快进去,再迟考卷就答不完了。

这一天,真是南生桥一生最难忘的日子。在考场紧张有限的时间里,他提前答完了,并且还抄了一份考题,他竟是全场第一个交卷的人。公布成绩,南生桥的考分名列全县第一。

这年秋季开学,南生桥被调往南位高中教授高一级语文。三年高中优秀的教学,也使他获得了民办教师转正的资格。此后,陕西省教育学院在全省本科招生。

这次考试,正是关中农村小麦初黄、油菜收割的农忙时节。土地早已分到户了,他的女人,一大早便躬身挥镰在油菜地里……南生桥骑上一辆很老旧的自行车,车头上挂着一顶旧草帽,从兴平御阡村出发,向着40里外的古城咸阳方向奔去。一路上的蓝天白云,一路上田野里庄稼成熟的芳香,一路上漫空盈动着算黄算割鸟儿的歌唱……都似乎给南生桥人生的这次赶考,壮行!

1984年全市13个县区的这场考试,南生桥成绩名列咸阳市第一,全省第二。他进入省教育学院深造,毕业后,被派往咸阳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

(四)

南生桥开始执教于咸阳教育学院时,家还在农村。十亩责任田和抚养孩子们,只靠女人的劳作和操持,那的确是不行的。每到星期天,他都要骑车赶回乡下,帮妻子给厨房挑水,磨面。夏收时挥镰收割,拉运,碾晒。秋播日摇耧下种。寒暑假里,也有忙不完的庄稼活儿……这种一身兼着两职的苦涩人生,常使他既持守着农业劳动者的坦荡,也体味着传道授业人的庄严。他恰是在自己这份崎岖的人生时期,从一个为人师表的较高站位,深度理解了全民教育,对于我们这个还较贫穷的国家,该是多么的紧迫和重要啊!从此,他向文化知识殿堂不懈进取的雄心,已不再属于个人的行为。他把自已的心虔诚地交给了讲台,及时传导给了无数个年轻人。

年后,女人和孩子们,户口入城。每临节假日,那是被别人视为出行旅游的最佳时间。南生桥总是忘记了休息,待时间如生命一样宝贵。

他的第一部著作《二十五史梦文化解读》出版不久,被一家不良书商侵权盗版发行,从中渔利。第二部著作《雕虫写龙集》出版后,鲁迅研究专家程致中教授撰文赞赏说:你探求真知,不囿旧说,挑战名家,直陈已见的学术勇气弥足真珍。《想因说正义——兼辨钱中书先生之误》广征博引,正本清源。他评价南生桥写台湾李敖一文:论者深入阅读,梳理文本,运用坚实的文艺学,语言学和修辞学理论,取得含金量较高的文学成果。

回望南生桥教授的人生历程,没有依靠,没有富足,没有奢望的等待。一切都起自于贫困和艰难之际,他都紧紧拥抱着民族文化最高贵的魂灵,一直勇敢前进的足迹,给我们留下了传奇。

南生桥一直不敢忘记,1972年在铁路工地遇到的那位领导,他是有意用屈原育才惜才的名句,给南生桥鼓励和引路啊!他是南生桥人生道路上,第一个给予鼓掌和勉励的人。鼓励,是给予奋斗者最好的一面旗帜!

作者赵普东,笔名文达。陕西省礼泉县昭陵社区人。咸阳作协会员。礼泉县作协副主席,读书会会长。近年来在省市报刊、中国作家网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八十多篇。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