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员工上网信息被公开拷问隐私边界

来源:舜网 作者:孔德淇 时间:2021-11-22

  11月16日,网上流传出一份来自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内部文件:《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截图。通报文件称,根据相关规定,国美员工在办公区域禁止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11月16日红星新闻)
  尽管公司有权规范管理员工日常行为,该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及办公场所管理标准》中也明确在办公区域禁止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否则予以警告处罚,部分外包员工予以清退,但仍无法掩盖该做法的“瑕疵”。回顾整个事件,涉事企业通过监控员工的电脑操作,了解其网络使用轨迹,也许能及时发现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倒逼劳动生产率提升,有效维护自身利益,但另一方面,没有遵循隐私保护条例,私自收集和窥探员工个人电脑信息,对隐私保护缺乏最起码的敬畏。
  就此来看,员工的不安不言而喻:自己日常的一举一动,被无数双眼睛审查、监视。而企业的行为已然触犯法律。从司法实践来看,考虑劳动关系中的不平等状态,在用人单位经济利益和劳动者隐私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劳动者人格的保护应有所优先,不能随意侵扰劳动者的隐私权。对于该企业通报“摸鱼”情况是否属超范围监控员工的违规行为,相信主管部门会尽快履行监管责任,积极介入调查,作出公正处理,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此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因为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公司对员工电脑、手机等进行监控,对员工隐私没有尽到保护义务,以“通报”形式公然示众,均难以说明监控手段和目的合理性,洗脱滥用职权或扩大范围的嫌疑。
  事实上,激发员工主动性,让组织保持高效率运转,是企业再正常不过的需求,而高科技手段让企业管理更趋严密。但无可置否,工作轨迹被全程置于监控之下,无疑让本就疲惫的职场生活“雪上加霜”。近年来,有关“高科技监控员工”的新闻频频引发公众热议:2019年,有媒体报道了亚马逊用于追踪员工效率的AI系统,如果员工打包包裹的时间过长,该系统将自动发出警告或开除指示;去年11月,杭州某企业研发的智能坐垫受到关注,员工离开工位20分钟,智能坐垫竟然向HR通风报信……人不是机器,一切行为都暴露在监控下,非但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能引起其生理反感和心理不适。上述做法或多或少都反映出某些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的偏差和实际操作上的欠妥。
  这也提醒广大企业,应用管理工具要把握好度,切忌逾越合法边界,在追求效率和收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员工实际情绪和接受程度,避免因用之不当,制造“时时刻刻被监控”的压抑氛围,更要规避由此造成的员工隐私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的受损。
  作者:孔德淇 来源:舜网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