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玉科
张良庙,留侯祠的俗称。汉张留侯祠位于汉中市留坝县的庙台子街上,距离留坝县城17千米。我国有多座留侯祠,这座始建于东汉末年的留侯祠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祭祀留侯张良的祠庙。
留侯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为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他辅佐刘邦成就帝业之后,便急流勇退,俗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忠韩佐汉”的忠君报国大义、击秦兴汉的光辉业绩、决胜千里的非凡智慧、明哲保身的人生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亮节。东汉末年,张良的第十代孙张鲁割据做了“汉中王”,为尊崇先祖美德,在留坝兴建汉张留侯祠。
张良庙起初在紫柏山顶,约在明清之际移至山下。如今的庙园分为6个大院,共有150余间殿宇,总面积1.4万平方米。庙门是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楼。门内是一座连通二门的木桥,名曰进履桥,即取张良“圯桥纳履”典故之意而设计建造的。院内有钟、鼓楼和三角形的“灵官殿”,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进入二山广门便是大殿院——这是张良庙的主建筑。殿上悬有白金匾额,四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帝王之师”。冯玉祥将军先后两次来临,留下敬仰张良的楹联:“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大殿正中供奉着张良的塑像,道骨仙肌,卓然不凡。右侧“南花园”的池中有张良“辟谷学仙”的“辟谷亭”。于右任先生题碑曰:“送秦一椎,辞汉万户。”盛赞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左侧北园建有“洗心池”,清洌一潭,青天白云映入池底,游客在此仿佛得到精神洗礼。“北花园”中有张良拜黄石公为师的“拜师亭”,还有学成自退、返回云山的“回云亭”。再经翠竹蔽阴的曲径盘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庙中的最高点——人间仙境“授书楼”,由此引出一段历史传奇故事。
想当年秦始皇吞并六国时,韩国贵族张良还是个青年。韩国灭亡后,张良一心为国报仇,遂趁秦始皇东游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时,令大力士以120斤重的大铁椎伏击秦始皇,可惜未能击中,只“误中副车”,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力士当场被擒,触树而死,而张良则隐名匿姓,逃到下邳。“博浪飞椎”的典故即源于此。
据说,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江苏沂水上的古桥)遇见一位叫黄石公的老人。黄石公老人为了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在桥下,吩咐张良为他拾上来还要给他穿上,张良一一从命,由此获得黄石公的嘉许。黄石公便授给他一部托名姜太公遗著的《太公兵法》。张良得此宝典,日夜攻读,不久即投身起义,终于成为刘邦最重要的谋士。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势;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响;庙宇玲珑,楼台叠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大有置身于云雾缥缈的幻境仙界之感。
这座融文物风景于一体、极富历史内涵的胜迹,不愧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离开张良庙踏上归途,车子在苍翠的美景中穿行许久,而我们的思绪仍然沉寂在风云际会的秦汉之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