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

党宪宗:为社会底层“小人物”呐喊鼓呼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0-03-13

14.jpg

贾平凹为《文化艺术报》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题词

作家党宪宗生活在农村,见证了它的变化,感受着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报告文学《沉重的陪读》是他用手中的笔,为生活在这里的“小人物”呐喊和鼓呼的集结。他坚持要以作家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呼喊。 
  作品围绕着当今人们普遍存在着的望子成龙心态,尤其是围绕着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用多个不同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表达,书中所反映的陪读问题,同样是由于社会进步和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而带来的。他多次深入采访扎实写实,使得作品有炊烟,接地气。
 
  文化艺术报:您能介绍一下《沉重的陪读》的创作初衷和创作思路吗? 
   党宪宗:我生活在渭北一个小县城里,因为职业和个人兴趣的原因,我经常接触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群。我一年当中,40%的时间都到农村跑,七十多年来农村的变化、农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深有感触。近年来,随着农民工一族大量涌入城市,家中留守着老人、妇女和孩子,又由于城镇化步子的加快以及城镇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许多农村中小学撤并,大量的中小学生涌入县城读书。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其家长(主要是母亲或爷爷奶奶)不得不进城。“陪读”这个词便应运而生,进城的家长逐渐成为“陪读一族”,他们成为社会新的群体,又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他们既要陪读,又要打工赚钱,以此养家糊口,农忙又要回家种地,还要照顾家里的留守老人,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而且还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应有的歧视。这些农村生、农村长,生活在农村多年的农村妇女,一夜之间涌进了五光十色的小县城甚至大城市,看到城乡两重天的生活状况,她们迷茫、痛苦,以致纯朴善良的心失去平衡。这群人中慢慢积累了许多新的问题,进而衍化为一种社会问题。作为作家,有必要以悲悯的情怀直面社会问题,关注生活中这些“小人物”。于是便有了《沉重的陪读》这部报告文学。
 
  文化艺术报:您在创作过程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想要通过作品传达怎样的情感? 
  党宪宗:在这个过程中,给我最深的感受莫过于发现这些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执着,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他们身上优秀的品德。他们身处社会底层,付出最多,收获最少,生活的艰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然而他们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面对窘境无怨无悔,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下一代人的生活,让苦难在自己的身上终止,把幸福留给儿女们。 
  “我的血管里流着农民的血,我在浑厚的黄土地里滚爬过,我祖祖辈辈是农民,我吃的是农民的奶,住的是农民的窝。中国农民几千年默默地承受着、奉献着,他们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我要讲好中国农民的故事,他们有着沉重和苦难的过去,有着眼泪和喜悦交织的今天。随着祖国的富强,我坚信中国农民的明天会更幸福、更美好。”这是我在柳青文学奖上的获奖词,正是我想通过作品所表达的。 
  文化艺术报:陪读问题看似是家庭寄望于子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则也触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教改的得失。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党宪宗:陪读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现象和必然产物,是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无法回避的现象。陪读现象事关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个重大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充分认识、实事求是、统筹解决,才能真正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艺术报:您是什么时候接触报告文学并开始着手创作的? 
  党宪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便关注高考学生这个群体,关注农民供养大学生难的社会问题。2003年我开始采访农民供养大学生的情况,用三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了一百多户家庭,到过早点摊、夜市摊,进过低矮的出租房,去过陪读者的老家……2005年开始写作反映农民供养大学生之累的报告文学《沉重的母爱》并于2006年出版。随后,我在想当年那么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母爱”后,所供养的大学生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回报故乡的,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调查。于2011年出版了报告文学《沉重的回报》。 
  在下乡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变化,一些村里的学校部分学生转到县城读书,使得农村校园中学生寥寥无几,反观县城里的学校,每个班学生则拥挤得达到八九十人。不到两三年的工夫,农村的学校先后撤掉了,大部分乡镇只设一所中心小学,一些乡镇的初中也合并到县城的中学,一些拥有两千多人的大村没学校了,有的希望学校变成了养鸡场、养猪场。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社会观念中普遍认为城里的教学质量高,加之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大,县城的高中、初中也在不断建设新校址,而随着孩子的转学,大部分家长开始进城陪孩子读书。就这样,现实把我一步步导向了陪读者。 
   文化艺术报:长期专注于基层人民生活,您的忧思与期待是怎样的?书中所提的陪读现象现在是否有所改变? 
  党宪宗:农村人和城市人这两个阶层,农民的身份在观念中还是受到一些歧视。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变,但从传统观念上来说还是一直存在的,一些艺术形式中丑化农民形象更是让我很痛心,希望农民和城市人同样被这个社会平等对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陪读的现象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
 
  文化艺术报:弘扬柳青精神,作品是第一说服力。如何能够理解和弘扬柳青精神? 
  党宪宗:柳青是当代中国作家的榜样,他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疾苦。习近平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党政干部要学习柳青,要接地气,充分揭示了柳青精神的实质。弘扬柳青精神,就是要扎根群众,了解民情,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关注农民、关注小人物、关注民生,是一个作家弘扬柳青精神的职责所在。
 
  文化艺术报:您目前有没有新的作品要出版,或正在创作的作品? 
  党宪宗:《沉重的母爱》《沉重的回报》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沉重的陪读》是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太白文艺出版社把三个“沉重”出版成系列,又和我约定了后面的内容,第四个“沉重”《沉重的婚嫁》即将出版。这样的关注和写作我还将继续下去,以一个作家的良知持续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济朴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