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自然博物馆馆长李占岐: 2万余标本再现自然世界的神奇历史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倪尧 吴嫚嫚 时间:2017-04-17

文化艺术报专访陕西自然博物馆馆长李占岐: 2万余标本再现自然世界的神奇历史


李占岐.jpg

陕西自然博物馆由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担政府职能,投资建设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008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最年轻的省级自然博物馆之一。现馆藏标本2万余件,展陈内容从66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到46亿年前地球诞生,37亿年前岩石鼻祖形成,35亿年前生命诞生,2亿年前有恐龙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从400万年前人类的诞生到最新科技成果的展示。通过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和科学对话,叙述人与自然的故事,为西安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不可缺少的品位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本期“馆长访谈”栏目,我们有幸邀请到陕西自然博物馆馆长李占岐先生,为您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

中西“情人节”对比:中国的更符合自然规律

文化艺术报:提起“博物馆”,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文物收藏”,对于自然科学博物馆认识较少。作为西北第一座省级自然博物馆的馆长,您对此怎么看?

李占岐:博物馆就是“立体的教科书”、“实物的图书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总书记强调的是“大学校”,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全面性和“在校”教育人数最多。这所大学校是以文物、标本或文化为基础,通过陈列布展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最易接受、最易理解。

自然博物馆关注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掠夺自然,还是顺应自然?自然界有其完整的生物链,一种生物既是某一生物天敌,又是上一序列生物的食物,如网似链,层层叠叠,相互依存。大象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它吃草。很多人认为狼吃人,其实从食物链规律看,狼吃的是野兔和旱獭,并不吃人。但环境的破坏,野兔和旱獭将不复存在,狼就会吃人。因此自然博物馆要传播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理念,更好地顺应自然。

国外著名的大型自然博物馆通常包括天文史、地球史、生物史和人类起源史,简称“天、地、生、人”。发达国家将自然科学看的很重,而我国过去对人文历史博物馆的重视普遍要超过自然科学博物馆,是比较遗憾的。我们正在努力扭转社会的这种观念。现在陕西自然博物馆70%以上的观众是青少年,所以我们致力于让他们了解:人文历史很重要,尊重和了解自然同样重要。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自然博物馆建设的重视,更多的观众走进自然博物馆接受文化熏陶,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都给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带来契机。基于标本的展示和教育活动,是自然博物馆的终极目标,自然博物馆将会运用更多更好的展示手段,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

文化艺术报:近现代自然科学体系是西方建立的,但我们注意到,陕西自然博物馆无论设计布展,还是展示内容都有浓烈的“中国味道”。

李占岐:是的,我们馆一直坚持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自然科学展览之中,把标本要说的话,让艺术、中国元素表达出来,改变传统博物馆面无表情的表达方式。亿万年自然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与现代天衣无缝的过渡,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让博物馆走向前台,让标本、展品展项活起来,成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我们的陈列布展很受观众欢迎,因为它不仅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更与游客产生了共鸣。

现代科技的发源在西方,很多人也因此非常崇拜西方。但高科技不是西方的专利,我国古代不仅有四大发明,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公测定的回归线纬度和1976年国际天文学会测定的位置只差0.007。公元3世纪,西方与中国同时代创立“情人节”,西方是为了纪念为情人们做主而被处死的神父,中国人则是观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会在七夕这天“相会”于天空的天文现象,所以显然是我们的“情人节”更符合自然规律。

我们的展览为什么吸引人?因为我们有故事。我们做到了让标本活起来,让自然科学的历史活起来,让艺术、让中国元素表达出来,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的双重效果。

文化艺术报:除了“中国元素”,我们注意到这里还有很强烈的“陕西元素”。

李占岐:陕西自然博物馆是1999年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这座博物馆有两大原因。一是西安需要一座自然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神韵所在,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10万—20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拥有一座自然博物馆。第二,我们陕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非常值得被展示,外省的许多自然博物馆非常羡慕。陕西有三大板块自然资源:一是秦巴山区,里面有我国中部地区最高的山峰太白山,有四亿三千万年前大海留下的化石,有无数珍贵动植物。二是黄土高原,这是我们陕西独特的一块宝地,我们在这儿发现了恐龙的脚印、三趾马化石、硅化木等等资源。三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更是物产丰富。

岩石鼻祖:已有37亿年历史

文化艺术报:陕西自然博物馆目前有哪些特色展览?

李占岐:我们目前设有三馆二院,即自然展馆,煤海之光展馆,科技展馆,穹幕影院,5D电影院。室外有“鸟语林”、大型古生物展示台、景观鱼池、仿真马门溪龙、霸王龙等景观。馆区绿地栽种100余种各类花卉植物。此外,2015年9月开始,我们还展出了国际慈善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捐赠的非洲狮、大象、长颈鹿等136件世界珍稀野生动物标本。都很有特色,很值得一看。

自然展馆是我们博物馆的核心,讲述137亿年以来的自然发展史。我们的馆藏有36.7亿年前的岩石鼻祖,有最近挖出来的1万年前的牛犄角。在这儿我们贯穿的思想是:“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属于人类。我们要运用自然,而不是利用自然,也就是对自然界中别人不用的东西,我们要把它用好,不要破坏环境。

煤海之光展馆,是省内唯一集中展示煤炭形成、勘探、采掘、利用、生态保护的展馆。煤是自然的馈赠,但火是人类破坏自然的最大凶手,所以这个馆贯穿的主题仍然是运用自然的馈赠,保护自然,而不是掠夺、破坏自然。这里我们设了一个“未来之门”,让观众去思考怎样敲开未来之门,运用绿色能源。

科技展馆主要展示高科技,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一点我们有优势,因为陕西的航空航天事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我们有很多不错的展品。比如我们有中国从第一个火箭开始到现在最先进型号的全部火箭模型。我们有磁悬浮模型展示,有机器人解魔方、拳击、投篮、跳舞,有飞行体验、3D打印、声光隧道等等。最近航天四院捐给我们一个火箭逃逸塔,很快也会和游客见面。

我们有两个电影院。一个是西北唯一的数字化穹幕影院,有178个座位、30度倾斜球型银幕,震撼壮观。另一个是在天宫2号里面做的5D电影院,既能欣赏5D影片,更能体会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看到我们中国的天宫2号在宇宙当中飞行。这两个影院播放的都是科普影片,不放映故事片,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青少年,更注重教育功能。

服务学生:开馆时间随着学校时间调整

文化艺术报:青少年是自然博物馆的主要参观群体,你们采取哪些措施来吸引青少年呢?

李占岐:我们一直致力于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成为启迪智慧的文化舞台。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把科普教育作为第一要务,采取很多服务青少年的措施。比如开馆时间是跟着学校走的,只要是学生假期我们就开放,不管寒暑假还是“六一”,周一周二不闭馆,节假日延长时间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

展览更注重引导青少年思考,用各种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了解科学的原理。眼睛怎么看东西?耳朵怎么听东西?空调为什么能制冷?地源热泵的循环系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同的展区也适于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比如昆虫王国展厅就适合6岁以下的孩子。

还有我们的科普剧,自编自演,平常每天不少于1场,礼拜天不少于2场,过节的时候不少于4场。最近交大附小专程邀请我们的工作人员到该校相互交流。

我们有“小小讲解员”活动,都是学龄前儿童,自2008年开馆以来从未间断,社会效果很好,省科技厅、市文物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时候曾多次请我们的小小讲解员表演。

我们馆还有公益讲解,一年要讲600多场,计划2020年达到1200场,哪怕只有一个人参观,也必须讲解,这在全国也是比较少见的。

我馆始终将社会公益放在首位,我们坚持义务进校园、进社区做科普活动。不仅要让孩子们来博物馆,也要积极主动走出去。仅去年我们就走进了30多所校园和社区,大部分还是员工在休息时间去的。

标本捐赠:外国友人曾捐赠千余件

文化艺术报:您刚才几次提到捐赠的情况,博物馆有收到很多捐赠吗?

李占岐:我们收到的捐赠还是比较多的,有团体也有个人。捐赠最多的是前面提到的肯尼斯·贝林,他不止一次的捐赠,前后总计近1000件,并且价值都比较高。辽宁济赞堂博物馆给我们捐了150多件,其中2件是国家一级标本,贵州兴义市人大代表陈晓嵩捐了120多件标本等等。

我们的捐赠者,目前年纪最大的一位,也是贝林,90岁。年纪最小的,是西安市后宰门小学10岁的黄婉莹小朋友。她是这样说的:“我有一枚菊石化石标本,以前在家中我一人欣赏,现在我想把它送给自然博物馆,让更多的小朋友看到它,这样更有意义。”这样的赤子之心,这样感人的故事,我们还遇到过很多。

长安大学一位老教授,地质学专家,已经快90岁了,他认为自然博物馆在社会当中的作用非常大,先捐了10余件标本,而后提出想再给博物馆和社会多做贡献,他说:“我没有什么再给博物馆了,我把‘自己’捐给它吧。”因为我馆有生命科学的展厅,他计划将来把遗体捐给博物馆。

我们的民众真的很关心自然博物馆,有小学生中学生发现恐龙化石,打电话叫我们去发掘。有农民赶几十里路,背一百多件标本来捐赠,一分钱都不肯收。有的收藏家愿意把价值数亿的藏品放在我们这里免费展出。

还有一位80多岁的捐赠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标本来自于大自然,回归自然博物馆理所当然。”我馆已将这句话落款在展板上。我相信这样一句话,可以鼓励所有的有志之士,支持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议:建地下通道方便市民参观,美化西安市南大门

文化艺术报:您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李占岐:博物馆不应该把门关起来,我们应该推倒围墙,面向社会。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开始做了,我们每天提前开门,推迟关门,市民一大早就可以进入馆区锻炼,打拳的、练剑的、做扇子操的都有。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将陕西自然博物馆打造成为大自然休闲娱乐广场。它不仅仅是博物馆,更要作为西安市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让西安市南郊的民众享受公园的乐趣。我们目前正在和西安市有关部门商讨这个问题。

博物馆本是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休闲为目的。所以,我们要将围墙推倒,让市民在博物馆享受到真正的娱乐,真正的休闲。让他们感受到自然博物馆就是一个公园,是休闲娱乐广场,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陕西自然博物馆地处西安市南大门,将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建设好西安市南大门。

文化艺术报:目前的发展有哪些困难吗?

李占岐:现在外界非常关心我们博物馆的交通问题,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有提案或议案。我们馆位于长安南路舟形环岛之上,两侧没有人行地下通道,经常发生堵车或交通事故,市政府有关部门已重视,解决此问题。

另一个困难,我们是企业管理的公益单位,所以在政策上得到的支持就比较少,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

文化艺术报记者 倪尧 吴嫚嫚

“馆长访谈”邀您来谈

协办单位:陕西省艺术馆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曾撰文说,陕西拥有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在当代中国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陕西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大省,决定了我们必须肩负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

《文化艺术报》馆长(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访谈栏目,通过对馆长们的访谈,扛起宣传文化陕西的大旗,讲好陕西故事,跳出“城墙思维”,让陕西的厚重文化走出去,让陕西和陕西人的生活更加丰满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邀约热线:029—89370002邮箱:whysbbjb@126.com


编辑:惠茹乐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