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文化艺术报专访西北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刘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花明方 时间:2017-07-28

1.jpg

西大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刘丰

2.jpg

唐代“井真成”墓志铭

3.jpg

秦岭四宝标本

4.jpg

西北大学博物馆外景

西北大学博物馆,位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于2012年正式建成。博物馆下设校史、地球、生物、历史4个分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5000余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西北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刘丰说:“我希望每一个进入西北大学博物馆的人,都能成为她的粉丝,同时也希望她能够成为西北大学学子们的第二课堂。”

5000余件藏品见证西北大学百年变迁

文化艺术报:西北大学博物馆于2012年建成,刚好是110周年校庆之际,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5000余件馆藏的来源有哪些?

刘丰:其实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建成,没有刻意地追赶校庆110年华诞,如果非要说意义的话,那我觉得2012年落成的西北大学博物馆,是对当时西北大学110年华诞最好的献礼之作。

一个博物馆的建成肯定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困难,当然西北大学也不例外。西北大学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建立,经历了十年才正式落成,所以我把博物馆比做人的五脏六腑,她里面涵盖的东西很复杂,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博物馆,要包括科研团队、讲解团队、综合保障团队、后勤团队、安保团队,这些队伍的建立都是非一日之功,这十年可以说是我们摩拳擦掌的十年,这是一个辉煌的过程也是一个坎坷的过程。

西北大学博物馆除了校史馆之外的三个馆,都是依托学科优势,师生多年收集整理保存,逐渐完善形成规模,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条件。在博物馆建成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古生物博物馆和矿石陈列室以及考古陈列室这些场所提供我们展品的展示和存放,只是当时这些展品主要是教学和实验功能。博物馆的建成意味着我们这些藏品,具有了社会服务功能。5000余件藏品其中一部分是我们学校自己发现和保存的,另一部分是学校通过征集和收集的方式获得和收藏。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西北大学会有那么多的文物和标本,这其实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当时西北大学考古系是具有文物收藏和保护资格的,所以很大一批文物和标本都是在那个时期积攒下来的。

文化艺术报:众所周知,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高校众多,高校内的博物馆也多,您认为西北大学博物馆与其他高校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刘丰:高校博物馆都是依托自己学校的学科特点和优势而建设的,西北大学博物馆同样没有脱离这个框架,我认为一个博物馆的建立必须是自己学校所熟知和了解的,我们必须有自己引以骄傲的展品,必须具备一批优秀的学者来研究和搜集这些文化展品,这样一个博物馆的建立才能有意义。所以,现在大多数高校博物馆都是秉承这种思路去发展的。

我认为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基于几个基础,首先,从建校至今我们所积攒的地质学、生物学和历史方面的成就不胜枚举,几代考古人所发掘和积攒的成就,能以此来彰显我们的高度;数代生物学家在秦岭造山带搜集到的动植物综合保护标本,也能突出我们的高度。其次,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建设是对我们考古发现和成果的一个综合性展览。学生可以把博物馆当作学科研究的实验室,在这里进行一定的认知和研究。

西北大学博物馆有校史、地球、生物、历史4个分馆。我们的博物馆虽然没有那么雄伟宏大,虽然展品没有那么琳琅满目,但是每一个馆都有镇馆之宝。校史馆有1902年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的奏折,地质馆有地球生命出现早期的最高等动物化石昆明鱼,生物馆有“秦岭四宝”标本,历史馆有珍贵的西汉四神瓦当;还有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铭。所以,当我每次给大家介绍我们馆时,都会说,想要了解西北大学博物馆,要从校史馆开始,这里不仅反映了西北大学的变迁,还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和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和缩影。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体现出,西北大学博物馆具有独到的学科研究方向和优势。综上所述,西北大学博物馆是一个容纳了深厚历史底蕴的博物馆。

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把参观者变成“粉丝”

文化艺术报:博物馆日常有哪些文化活动?

刘丰:西北大学博物馆日常会举办很多文化活动。馆内设有一个临展馆,占地1000平方米,可以随时举办任何大型展览及文化活动。每年会举办五六次大型展览,这其中包括名人字画展、文物展、文化座谈会。我们今年10月会举办敦煌博物馆藏品流动展,持续近半个月。

西北大学博物馆每年会定期举办艺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每年高考结束后会举办大学生开放周,承办各大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日常参观活动。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社会服务方面,日常接待各大旅行团,我们会义务提供讲解员,让更多游客了解我们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发展。

文化艺术报:近些年,我国非常重视大学博物馆建设,您觉得西北大学博物馆是怎么样在一流大学里面做一流博物馆的?有什么样的措施?

刘丰:首先,博物馆的建设要来自于自信,西北大学博物馆建成至今是基于自己的历史优势,这些东西对于学校和社会来说都是珍贵的,向外宣传本身就体现了学校的高度和影响力。当然这也符合“一流大学里的一流博物馆”的身份。

同时,在高校博物馆都具备自己的优势时,我们该如何体现自身的影响力?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社会服务和宣传功能。首先,我们要与各大学校博物馆建立联通功能,加强宣传。然后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把好的藏品可以拿出来,送出去展览,让更多的人知道西北大学博物馆的特色,然后走进我们的博物馆参观。

另外,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现在我们的数字化博物馆只体现在官方网站,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之后我们会向国内外先进的博物馆学习,建立自己特色的数字化博物馆。我们在着手实施的工作里面包含,博物馆的无线网络应用,让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享受到无线网络服务,这就方便我们建立博物馆APP应用的开发。届时,走进我们的博物馆,系统就会推送APP,下载APP应用,每一个馆的内容、馆藏图片和历史价值都会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的手机上。到时,我们就会做到让每一个来西北大学博物馆的人,都会变成“粉丝”。

最后,我们会充分利用空间建立“西北大学作家摇篮”书吧。把学校每位老师的作品编成读物,放入书吧,供每一个参观博物馆的人阅读。最后要形成:进书吧,知西大。我个人觉得近期做成以上两件事,对于提高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影响和外部宣传有着重大的意义。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文化艺术报:高校博物馆的重要功能是教育。西大博物馆如何发挥这一功能?其次,接下来我们还会不会增设其他场馆?

刘丰:在我来到西北大学博物馆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希望把博物馆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现在,这个理想正在慢慢实现。在每个新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参观我们的博物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在这里长见识,让那些繁杂的科学知识在这里得到讲解。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来,我们还提供了几个专题展厅,包括“侯伯宇先进事迹展厅”、“岳钰佛教美术展厅”。此外,博物馆近期的大活动及展览,我们都会通过博物馆外墙横幅进行宣传。其次,西北大学还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最近,我们博物馆在着手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就是由西北大学舒德干院士提出宏大构想,学校全力支持,正在筹备建设的“人类远祖博物馆”,得到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建立人类远祖博物馆,虽然还在初步论证阶段,但是我相信这个馆不仅是我们所迫切希望建立的,这也是陕西省学术界所希望看到的。人类远祖博物馆的建设所体现的唯一性、完整性,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将会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科学文化的科普乐园。

文化艺术报:在许多老百姓的印象中,高校博物馆常常是自我欣赏,而不为外界所熟知。如何打破这样的印象,让更多老百姓走进高校博物馆?

刘丰:高校博物馆不容易被社会大众所关注,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第一,寒暑假原因,博物馆会根据学生的放假时间来调整作息时间,所以到了假期,高校博物馆处于关闭状态,这对于老百姓参观是很不方便的。其次,有些高校博物馆实行收费制度,这也可能是老百姓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同时,大部分博物馆都是依托于学校而产生,想要做到完全开放是有难度的。

西北大学博物馆从建成之日,定位就是一所面向社会开放的专业博物馆,首先实行的是免费参观制度,我们在建成的这五年间一直尝试改变很多不利的条件,学校加大了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同时,对开放时间也进行了改变,一周开放5天,周日、周一闭馆维护。接下来,我会向学校提出建议,争取实行寒暑假正常开馆的制度。总而言之,加强西北大学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大学博物馆,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文化艺术报记者 花明方 文/图

“馆长访谈”邀您来谈

协办单位:陕西省艺术馆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曾撰文说,陕西拥有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在当代中国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陕西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大省,决定了我们必须肩负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

《文化艺术报》馆长(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访谈栏目,通过对馆长们的访谈,扛起宣传文化陕西的大旗,讲好陕西故事,跳出“城墙思维”,让陕西的厚重文化走出去,让陕西和陕西人的生活更加丰满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邀约热线:029—89370002邮箱:whysbbjb@126.com


编辑:阿七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