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学武: 瓷器残片见证柴窑历史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作者:康于 时间:2017-09-15

王学武:西安市劳动模范,九三学社社员,全国民办博物馆联合会理事,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理事,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柴窑博物馆馆长,西安市博物馆协会理事。.jpg

西安市柴窑博物馆馆长王学武

作为“五大名窑”之首的柴窑,距今已有1060年历史,是中国唯一以皇帝姓氏命名的瓷窑。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坐落于西安市曲江新区开元广场,馆内陈列着馆长王学武先生为研究柴窑而收集的史料文献、历史拓片、瓷片标本和完整器物,文献展示的内容是从古至今关于柴窑的相关记载。该馆是以揭秘中国古陶瓷千年之谜——柴窑为对象,以学术研究为主。

西安柴窑博物馆 馆标.jpg

变卖家产收集瓷器残片夫妻创建柴窑博物馆

文化艺术报:请介绍一下什么是柴窑以及柴窑在中国瓷器的地位?

王学武:柴窑的历史要从明代洪武年间曹昭《格古要论》上的记载说起:“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柴窑,是指五代后周皇帝柴荣时期定制烧造的天青釉瓷器,也是历史上唯一以皇帝姓氏命名的御窑。明清以来,文人雅士根据柴窑瓷器的特点将其列为“五大名窑”之首,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瓷皇”。

柴窑有“四如”特点:一、青如天:即青瓷颜色中略带有天空中的蓝色。是“绿中带蓝”的基本色调,与传统青瓷的“艾绿色”“淡青色”“橄榄绿”是有明显区别的。二、明如镜:是指釉质的光亮度。柴窑的釉质釉水必须有“滋润细媚”的质感,才有古人的“明如镜”之比喻。三、薄如纸:是指小型器物如杯、盏、碟、盂之类的,器壁大多在1毫米左右,有的薄至0.5毫米,白色胎质细密坚韧,技术上才能拉坯极薄,且在近1300益的高温窑内不变形,器壁极薄可透光,古人用“薄如纸”来比喻。四、声如磬:是指烧制窑温在1260益~1330益间,特指盏类的“薄壁”器,釉光明亮不开片,其声音才可敲击如“磬”,清脆悦耳悠长,似佛塔上的风铃。柴窑瓷器之贵重,古代即有“柴窑最贵,世不一见”“片瓦千金”之说,可谓价值连城。

文化艺术报:您是如何发现这些柴窑瓷片的?并且认定它是出自柴窑?

王学武:我从小学就喜欢收集邮票烟标火花,学了不少文物知识。1996年前后,西安城区内的建设工地上,总是有文物爱好者的身影,大家都想拾到些有年头的东西。那时我在经营酒店,机缘巧合下遇见从基建工地挖掘出的大量瓷片,捡回来不少,大部分很容易分辨出各个窑口,可剩下一些天青色的薄瓷片,虽也猜测是不是柴窑,但却不敢确定。

我便请教了陕西一些专家老师,大家虽不认识它,但是又觉得这些瓷片非常好。我大胆地设想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柴窑,也急于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带上标本到北京,求教于故宫博物院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研究的专家耿宝昌先生。耿先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的专家,尤其擅长瓷器的研究鉴定。耿先生看到瓷片后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与柴窑文献记载最黏合的瓷器了。”耿先生的肯定和支持,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自那之后,我和我爱人倾尽所有财力和精力开始了抢救保护研究柴窑的艰辛路程。馆藏这些精美的瓷片都是我们卖了酒店等产业后花大价钱购得的,就是买各窑口最好的瓷器标本做对照比较研究。

我们首先从窑址考古入手,寻找历史根脉和依据。十余年来,我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以确凿的实物证据,证明史籍上的文字记载,并同窑址上的发掘报告相对照,同时与国内文博界主要大学合作,科学检测胎釉数据,与国内外主要五种“柴窑说”的倡导者进行交流和探讨,力图全面、科学、准确地揭开尘封已久的千年之谜。后来还邀请了国内外一流的古陶瓷研究专家、鉴定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实力雄厚的收藏大家和挚爱柴窑文化的友人,共同参与抢救、保护、收藏和研究工作,筹备建立柴窑研究所和中国柴窑学。

文化艺术报:为何想要建一座柴窑文化的博物馆?

王学武:随着对瓷器了解的深入,越来越觉得“一带一路”上,古瓷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对国际航天航海高科技领域的影响。我告诉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必须把它们一片片收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证明柴窑的真实存在,还原其历史本来面目。这些埋藏千年而又重见光明的瓷器,尽管只是一些碎片,但以其创烧精美的天青色和仿金银器的造型,以及高浮雕工艺,傲立全国“诸窑之冠”,彰显陕西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2009年5月18日,西安市文物局正式批准我们成立中国第一家柴窑文化研究所,2014年省市文物局正式批准升级为柴窑文化博物馆。我馆在全国柴窑文化研究领域的实物收藏、证据发现、学术理论、科研水平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同时填补了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空白。


北方青瓷唯一官字款.jpg

希望建立以柴窑为主题的国有博物馆

文化艺术报:您是如何辨别这些馆藏古瓷的真伪呢?

王学武:今年是我们研究柴窑的第十一年。究竟有没有柴窑,原来是中国古陶瓷界的一个悬案。我们已研究发现在中国瓷器鉴定史上,第一部鉴定书就是明洪武曹昭的《格古要论》,里边主要记载了十四种窑口的瓷器,其中百分之九十都在,那么第一个被记载的柴窑,更应是确凿无疑存在的。

我馆运用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鉴定学、标型学、地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战争学、经济学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年代检测学和胎釉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法等手段,对柴窑瓷器进行追踪、搜集、检测、研究,事实证明能够完全符合文献记载柴窑出北地,并且符合五代末就能创烧天青色等“四如”瓷器的窑厂,只有陕西耀州。但柴窑又不同于宋代耀州窑瓷器。根据史料有关柴窑特征的记载,我馆逐条来追根溯源,寻找原物。如《格古要论》记载“柴窑,出北地”,关于“北地”之说,有人泛指中国整个北方。但事实并非如此,我馆对照郭沫若先生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寻找“北地”,并新征集了大量资料证明“北地”就是古代“北地郡”的简称,即是宋代耀州所在地,但是柴窑要高于,优于,不等同于耀州窑。

文献还记载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我馆将历史实物的证据,一对一的展示出来,并与其它窑厂最好的瓷器相对比,“以史证物、以物证史”,唯物主义,铁证如山,来揭秘柴窑的真实存在。“柴窑”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那么高深莫测,它就是唐晚期越窑“秘色瓷”至宋晚期“汝窑瓷”之间,五代末北宋初最好的天青色瓷器。只有唯一,没有其它。

文化艺术报:对于柴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王学武:任何一个非国有博物馆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应参照故宫博物院瓷器泰斗耿宝昌先生提出的“以唯物论”,以全国五代末“出北地”的青瓷窑厂为广泛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多学科的“文献记载与历史事实相印证;古籍理论与北地历史沿革印证;柴窑描述与天青色实物印证;柴窑实物与五代末年限印证;年代检测与窑址考古发掘印证;元素含量与窑址元素分析印证;窑址实物与皇家大墓出土印证;馆藏瓷器与上述印证相印证”,来证明揭示柴窑的真面目。

柴窑发展的历史很复杂,因此不能单单只依据考古学一门方法,因为考古学是有断层的,它不是古往今来连续不断的。当然考古学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柴窑论证多学科相结合起来研究的。我们欢迎国家文博系统和民间研究爱好者来西安柴窑博物馆参观指导,感受一千年前柴窑的“滋润细媚”“制精色异”,共同提高对古瓷器文化的审美水平及鉴赏辨识能力。

我们夫妻俩愿将一生心血收藏的精品孤品、标本实物、石刻拓片、文献资料等研究成果捐献给西安,希望政府能建一座以柴窑文化为主题的国有博物馆,让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珍品,永远留在西安,以证明丝路起点上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

文化艺术报记者 康于


编辑:惠茹乐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