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访谈 >

李先锋:新陕北民歌 我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

来源:红都杂志 作者:李晓伟 时间:2018-05-30


李先锋,1983 年出生于延长县, 中共党员,现供职于志丹县文化艺术中心,担任乐队队长。音乐制作人、作曲、录音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过2016 年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开幕式音乐总监,志丹县春晚音乐总监。2016 年担任话剧《镣铐丹心》作曲和编曲,被省文联和省戏剧家协会评为作曲奖。原创作品有《一搭搭里》《泥人人》《新女看娘》《鼓舞陕北》《家乡的你》《撂不下你》《出门的人儿回来了》《一辈辈好》《红花花》《陕北汉子》《晚安青春》等。作品曾获省市各类奖项数次。

李晓伟:李老师,你好!知道你的名字因为一首歌《一搭搭里》,这首歌现在的传播和影响力非常大,特别是传唱度和老百姓的喜爱程度都不可小觑,你是如何做到的?能给我们说说这首歌的创作情况吗?

李先锋:你好,说起《一搭搭里》的创作也是一种缘分,因为电视台和艺术团要创作一首县歌《这就是志丹》,才有缘认识词作者肖志远。之后,在一起交流中,产生创作新陕北民歌的想法。没过多久,当我从词作者那里拿到《一搭搭里》的歌词后,异常兴奋。一时间觉得有种创作的欲望,经过一个月的琢磨和创作,改了又改之后,最终这首歌就呈现了出来。

当然,刚出来那会儿,也是没有把握的,都不敢肯定这首歌能传唱出去。毕竟这是我的第一首新陕北民歌原创歌曲,心里也没底气。后来,做了MV, 在微信和新媒体网络平台迅速传播,热度一直不减。现在也是如此,在快手上更是一首人人都能唱几句哼两声的歌曲。

现在,每次在饭局或是工作室聊起陕北民歌,他们就会谈到《一搭搭里》。这首歌在快手里用各种唱法和西洋民族乐器的演绎,广泛在全国各地流传和演绎。当他们介绍我是《一搭搭里》的作曲编曲的时候,许多人总是会很惊讶,大多都是惊讶作者太年轻了吧!年轻人有这么好的感觉,不可思议。我也就是一笑,心想,词作者和我也是同龄,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许多人都想让我讲讲关于创作《一搭搭里》的灵感和过程,我可能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读者、专家们海涵和批评指正。我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沉淀,特别是每天都会和音乐打交道的经验,我个人对陕北民歌的理解是,它既是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文化索引,也是民间最直接的爱恨情仇的表达,它的生命力在于深入泥土的习性,根基在这方水土乃至人们的心里。我喜欢陕北民歌的信天而游式的比拟句,那种上下句结构的句体,带有浓厚的陕北地方风物与方言谚语的介入,使歌曲本身具备了贴近生活的特点。我觉得陕北民歌也具有哲学意味的民间口语表达和理解,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总结。

我们最初是想创作有别与传统意义上的陕北民歌,它是与当下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再认识。但也需要传统的脉络来承接,这就是创新最初的定位。当我看到《一搭搭里》这首歌词时,它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传统的陕北民歌的歌词有相似,都属于上下句体形式,都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自然巧妙,情真意切,让人唱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我就按照传统的陕北民歌特点,以上下句结构,四句歌词来创作,当创作完这四句歌词时,我想在编曲时应该增加一段副歌,所以就用虚词加以衬托,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使这首歌更为丰富完整,更能体现出传统陕北民歌的特点,让更多的老百姓传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创作的新陕北民歌《一搭搭里》《撂不下你》《一辈辈好》《红花花》等,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陕北民歌最现代的表达,它是能够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步伐放慢的。现在看来,《一搭搭里》这首歌也的确受到了广大老百姓及陕北民歌爱好者的青睐。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还是音乐平台同步展播以及微信自媒体快手的传唱热度不减,都将是《一搭搭里》这首歌自去年2 月份诞生以来,所能带给我们的一份惊喜和安慰,也是带给社会及民众的一份音乐礼物。能有如此的结果,说明我们当初的想法还是正确的。

李晓伟:能创作出像《一搭搭里》《撂不下你》等一系列新陕北民歌,这也是对陕北民歌的一种创新和传承发扬,我想,大家都很好奇你是如何从事音乐创作的?给大家说说你的从艺经历。

李先锋:呵呵,要说从艺经历啊。这个说来话长。

我出身平凡,1983 年出生于延长县张家滩镇料子塬村。我的父亲是一个民间艺人,在音乐方面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记得在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吹笛子、拉二胡,教我乐理,总之父亲毫无保留地把他所会的特长都教给了我。我的父亲他太喜欢音乐了,喜欢各种乐器,我父亲给我说过,他身边只要有乐器陪伴,就不会寂寞,所以他更希望他的儿子以后在器乐、音乐上有所发展。

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去看戏,父亲把我放在乐队的大木箱上,我坐在上面,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用木棍比划着。剧团的叔叔阿姨给父亲说这孩子有这方面的发展前途,以后想学就来。现在让我最刻骨铭心的是有一次和父亲到县城里演出,每天能接触好多陕北说书艺人和陕北歌手,感觉一切多么美好。父亲和他从事的艺术让我打心底里佩服,人家管吃管住,那几日的生活彻底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特别是回去以后,那种现实的落差感让我一度很失落。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告诉自己,要向父亲一样学个手艺,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可能我从小就深受贫寒之苦,一心想要往出走,能够摆脱家庭重负,这个事实估计一部分年轻人也有过。因此,初中毕业后,就找熟人托关系进入剧团学习戏曲。那时候,每天早晨6 点准时起床,开始练戏曲基本功,每天8 个小时的高强度练习,一度让我很痛苦,后又因处于变声期,在父亲和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改学二胡,师从本团的李科学老师,之后又学习秦腔板胡。几年后,在剧团担任过首席二胡、首席板胡,在这期间我学习接触了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道情、秦腔等。

2000 年底我以二胡专业特招部队军乐队,成为一名文艺兵。在部队期间又继续和专家老师学习了二胡和打击乐架子鼓。两年后,因成绩优秀,我被留在了部队,成为一名文艺骨干。平时,经常随军乐队下到基层一线及连队慰问演出,日子无忧无虑。原本想一直留在部队,随后能提干之类的。因部队文化体制改革,我被调到基层,我觉得基层工作与我想要的艺术发展格格不入,于是在2005 年底选择转业回乡。转业回来后,在市里跑过场,给婚庆演出弹琴,在琴行培训中心担任架子鼓和二胡老师等等,生活风风雨雨,漂泊不定。直到2007 年5 月,志丹县歌舞剧团重组成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面试,没想到二胡的特长,让我如愿进入志丹县歌舞团工作,并担任乐队队长。我的专业虽是二胡,但我一直自学音乐创作及电脑音乐制作,这也是后来能发挥这一特长的原因。几年来,我参与陕北民歌舞剧《挂红灯》及《红都颂》《红都风》《红都情》等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先后参加各类演出200 余场(次)。

在2009 年县上打造大型陕北民歌舞剧《兰花花》的过程中,我有幸结实了著名音乐人、作曲家孟可老师和著名音乐人、作曲家丁纪老师,之后我又在北京拜访了两位老师,跟他们学习了作曲和编曲。这对我日后的创作帮助很大,我的进步也和两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育分不开。我的陕北民歌创作,还不得不感谢党音之和李兴池两位老师,我从他们的作品中受益很多,汲取了他们很多的理念和方法。

2017年保安之声原创音乐会现场

李晓伟:谈到这些,也给大家再谈谈目前你的创作情况。

李先锋:从2016 年开始,创作完成县歌《这就是志丹》以来,我开始进入歌曲创作状态,先后创作出新陕北民歌《陕北汉子》《一搭搭里》《撂不下你》《一辈辈好》《红花花》及《晚安,青春》《少年游》等10 余首歌曲,尝试着新陕北民歌的创作。2017 年4 月份,县上举办了《保安之声——志丹县原创音乐会》,所有作品都是由我创作的。在随后举办的研讨会上,也得到了业内专家们的认可,与此同时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我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去年,还参加了陕北民歌论坛,从各位老师的讲授里学到了一些很好的方法和经验,这是我在创作中都能够汲取和借鉴的。

谈到目前的创作,年初,由苏文和王春燕组成的黄土谣组合演唱的《鼓舞陕北》在陕西春晚“新春喜乐会”的舞台上演出。这也是我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重陕北风味的作品,我们试图将大陕北文化推介出去,特别是陕北鼓艺文化、与之相关联的陕北过大年年俗文化以及陕北横山老腰鼓、安塞腰鼓、志丹扇鼓等,都是大陕北文化旅游特色,我们用一首歌来呈现,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最近又完成了《新女看娘》《泥人人》《你是我前世的那朵莲》《我在延安等你》《圪梁梁上瞭妹妹》《怀念的那一天》等歌曲,在创作上偏向于新陕北民歌的创作尝试。我一直想将陕北民歌的创新和当下生活结合起来,既能得到老百姓的喜爱,也能让全国更多的人喜欢上陕北民歌,喜欢上陕北民歌现代的表达。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在我们这一代人是很难做到的,但我想只有自己尝试了,就无怨无悔,也能够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有一个交代。后边我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国家一级作曲、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

李晓伟:这个我们也很期待。特别是《鼓舞陕北》唱出来我们陕北的豪迈,正如那句“豪迈的陕北等你来,等你来”,多么有特点的推介啊!还有《新女看娘》也是陕北民歌改编的一首很好的歌曲,能将传统创新也是一种贡献。这首歌每每听来,都能与我们周遭的生活联系起来,现实的无奈和生活的迥异,每个人都被生活所累,但无论如何,孝字当先,这是不可忽视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概念。我觉得这首歌的意义就在于此。我知道你也一直很努力,特别是在陕北民歌的创作同时,也创作了其他的作品。你觉得一个音乐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

李先锋:在音乐理论方面,我也不敢多说,这毕竟是很专业的事情。我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在最基层的创作者,唯一能讲的就是任何的艺术创作要贴近老百姓,贴近生活,只有老百姓喜欢,才说明你创作的东西有价值。我没有去想作品能够走多远或是上多大的舞台,身边也有一些创作者很困惑这个事情。我想,只要安安心心做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做音乐和做人一样,要具有情怀,一个人活着需要情怀,要有怜悯之心,和音乐作品一样,如果不能让大众从中感知生活,感知善恶美丑,那我们何为人,何为一个满意的作品呢?

和著名音乐人、作曲家孟可老师在一起

李晓伟:你是如何理解陕北民歌与你所创作的新陕北民歌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种传承。你觉得在创新传承陕北民歌方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李先锋:在我看来,如何理解陕北民歌和所谓的新陕北民歌,它最根本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它是陕北地域文化的一个文化索引,正因为陕北民歌,让许许多多的人才对陕北这块土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无论是延安时期还是现在,延安时期的陕北民歌创作也是异常繁荣,在整理和创作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得以有许多的陕北民歌流传下来。这么多年,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其中的精华和经典,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被忽视,成千上万首陕北民歌不可能都会被人们记起。所以,我觉得或许其中被忽视的通过我们的努力,再度换发光彩,这也是一种创新和传承。当然,我们新创作的陕北民歌,更是对当下生活和现实的表达,它所能给人呈现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就是根基所在。它既不失陕北民歌原有的味道,也贴近当下生活,运用适合的乐器和旋律来呈现新的具有陕北味道的民歌,这或许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吧!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与不对,都需要一步步地实践,才能找到答案。

你刚提到在传承陕北民歌方面,我觉得就我个人来说,做好当前的事情,不急不躁。传承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少人的努力和坚守,包括音乐人和民歌手首先都要热爱这个事业,然后才能更好地创作。当下,陕北民歌看似异常繁荣,但也有一些乱象,这就需要一步步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家都遵 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路子,才能让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有序进行。

李晓伟:听说你目前正在着手创作一首刘志丹所写的诗词《爱国歌》,你是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来写这首歌曲的?

李先锋:这首诗词收录在《志丹书库》“诗歌卷”里,也是身边朋友给我的。他说最适合做首歌曲,可以说是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最适合的一首诗词了。我也很有感觉,难得的是咱民族英雄、群众领袖刘志丹将军创作的,如果能创作成歌曲,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吧!起初,我也很踌躇,毕竟是前辈的作品,如果我创作不好,就会是对作品的亵渎。好在有那种诗词气势让我豪情突发,灵感随之而来。

李晓伟:我是这么认为的,你看对不对?这首歌曲既是对民族英雄刘志丹缅怀和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十四万红都儿女乃至全国人民的一种鼓舞。在新时代的惠风中,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领新风尚的精神高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不知道你赞同我的说法吗?

李先锋:你说的很对。我很赞同。也许,就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才会有这样的共鸣。特别是在新时代精神的引领下,需要有引领我们前行的文艺作品。一首歌,或许能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或许会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个民族记忆。

李晓伟:你说的让我热血沸腾,期待《爱国歌》能早日问世。借此机会,也给我们说说你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打算?

李先锋:在一次民歌研讨会上,我记得一个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你觉得新疆民歌走得远?还是陕北民歌走得远?最后,他说,我觉得陕北地区目前没有出现一个“王洛宾”。我对于他的提问和话语,久久不能释怀。这也许是值得我们所有从事陕北民歌创作和演唱的人们都需要反思的问题。

我个人目前来说,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学习,多多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当然,也希望有时间能深入农村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有在场性的根基,才能充分吸收民间智慧和民间记忆的东西。在创作上,我想设定的目标和打算,可以说就是做好新陕北民歌的定位在创作和推广以及实践中能开花结果吧!最大的心愿是能在陕北民歌的创新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

李晓伟:我觉得你的设想和努力方向都非常明确,我们也期待着你未来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你还有什么样的话想对大家说说?

李先锋:谢谢,借你吉言,一定努力。至于还想说的,也就说一点自己的心里话吧!对于读者和热爱我的歌曲的老百姓而言,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感谢,感谢大家对我默默的支持,也感谢对我作品的肯定,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会继续创作更好的作品回馈大家。不管咋样,我觉得我还是要做好我自己。在这个尘世上,每个人都要热爱我们所处的脚下的这片土地,就像我们热爱陕北民歌一样,它是深扎于我们内心的。最后,我还是要提到那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对于我而言,可能这辈子都是一种民间记忆的崇高表达,因为对于这土地,还有民歌同样让我能热泪盈眶。(李晓伟 记者 高帅)


编辑:崔登雄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