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剧宗魂归故里难安息 易俗社创始人之一范紫东墓地亟待保护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文锋 时间:2019-04-12
陕西乾县灵源镇西营寨村举行“范紫东先生140周年诞 辰暨 逝世65周年纪念”活动 ○ 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文锋 范紫东先生是享誉全国的剧坛泰斗。他是一个跨时代的人物,也是一个跨领域的人物。早年曾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与推翻满清王朝和讨伐袁世凯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年以后与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共同创办易俗社,投身于秦腔戏剧创作。他从1912年开始,历经四十余年,撰写了《三滴血》《翰墨缘》《玉镜台》《颐和园》《苏武牧羊》《新华梦》等大、小型剧本69部。范紫东先生在戏剧创作上的卓越贡献已被载入中国戏剧史,被戏剧界誉为“当代的关汉卿”“东方的莎士比亚”。他除了在戏曲创作上有突出成就外,还在语言、金石、历史、地理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著有《关西方言钩沉》《乐学通论》《关西周秦石刻摹本》《地球运转之研究》《乾县新志》《永寿县志》等著述。他留给后世的戏剧艺术、学术思想,为一代又一代学人传承、研究,他的人格风范同样影响至今,为后世学人津津乐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去世后,他的墓地屡受骚扰、至今不得安息,不仅让纪念他的人触目伤情,也让传承、研究他的后世学人和社会各界唏嘘不已…… 触目伤情:埋没在苹果园里的范紫东墓 3月31日,春暖花开的季节,“范紫东先生140周年诞辰暨逝世65周年纪念”活动,在陕西乾县灵源镇西营寨村一片苹果园里举行,范紫东先生(1879~1954年)的墓地就在这里。 此时,苹果树才刚刚发芽。在枝桠交错的果园深处,一堆黄土旁竖立着一块残损的墓碑“范紫东先生之墓”,由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先生题写。虽然此时四周已是桃红李白、春意烂漫,而被掩埋在这片苹果园中的范紫东墓,似乎还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这次纪念活动由乾县文体旅游局、范紫东研究会以及范紫东先生的后代共同组织发起,除活动组织方外,还来了6位著名秦腔演员,他们都是《三滴血》的第六代传人。他们在墓前,用《三滴血》唱段缅怀一代剧宗。 突然间,果园的主人——一个中年妇女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冲着现场的人们大呼小叫:“你们为啥碰我家树枝?我家果树正在坐花,你知不知道啊!看看!看看!你们这些人把我家果园踩踏成什么样子了啊……” 墓地拜祭活动,从头至尾不到1小时。随后,在乾县文体旅游局的会议室,召开了一个纪念座谈会。然而,记者眼前浮现的、耳边回响的,都是果园里那破败的墓地和果园主人的呵斥声…… 范氏后人:先祖墓地遭毁,后人痛心却无奈 现今仍在范紫东老家西营寨居住的范紫东后人,都是先生的堂侄孙及其后代,他的嫡传子孙大都在西安定居。在向导的引导下,记者采访了范紫东在老家的一个侄孙,在范氏家族中排行第十,范紫东大哥的孙子范棋梳。 记者的问题刚出口,范棋梳满脸委屈地说:“你真的不知内情……” 据范棋梳介绍,范紫东墓所在的那片地原本就是西营寨范家的家族墓地,现在的范紫东墓实际上是范紫东与原配夫人文氏的合葬墓。范紫东生前共有两房夫人,原配1941年病逝后葬于此,1954年范紫东去世后遗体运回家乡与夫人合葬。 西营寨范家从范紫东的祖父起,就是“父母在堂,兄弟不言分家”的传统大家庭,他的祖父曾考取举人做过知县。范紫东的父辈在举人生前没有分家,兄弟合族而居。举人去世后,范紫东的父辈虽然分家单过,但直到现在,范家男丁仍按举人生前合族而居的大家庭的长幼次序排行。范紫东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他一生育有4子4女,4个儿子按照大家族的长幼次序,排行分别为老三、老五、老八和老九。由于祖父做官,家境优渥,家族墓园修整得相当考究。 1958年,全国掀起“平坟运动”,包括范紫东墓在内的范家家族墓地被夷为平地。范家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后,偌大一个家族竟然没有一个“贫下中农”。背着这样的政治包袱,尽管家族墓地被毁,也没人敢吭声。后来又有“一平二掉”的土地调整运动,将埋葬着范家列祖列宗的这块家族墓地调整给了邻村,从此范家就完全失去了与这块家族墓地的联系。 一直到1992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陕西省、咸阳市和乾县三级人民政府重修了范紫东墓。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重修后的20多年间,由于管护缺位,范紫东墓再次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范棋梳说:不知何时,墓前的通道被完全侵占,墓周砖砌的围挡被拆掉,重新攒堆起来的墓冢也被挖掉半截,就连墓碑上方的砖砌碑顶都被扒去好多砖块…… 这次祭拜活动的前一天,范棋梳带领10名村民将墓冢上堆积的烂柴断砖等杂物清理干净之后,又在别处取土,将残损的墓冢整修了一番。 前排右三为范紫东先生 范紫东研究资料 对于先祖墓地遭毁,范棋梳表示,他们范氏后人对此很无奈。自从范紫东墓所在的这块地划拨给邻村,范氏后人就失去了在这块土地上修葺、保护先祖墓地的资格。不经过果园主人的同意,他们没权利踏进这片果园。 范棋梳又向记者讲述了1992年重修范紫东墓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秦腔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对范紫东的研究也持续升温。在这一背景下,有些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将范紫东墓遭到破坏的情况反映给各级政府部门。1992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三级政府决定重修范紫东墓,并组织一次纪念活动,这一年是范紫东114周年诞辰。 可是范紫东的坟墓早已不存在,在没有任何标记的情况下,如何在一大片土地上找到一个早已不存在的墓冢的位置?当时乾县主管文化的副县长找到范棋梳,范棋梳立即想到了礼泉县的表兄罗启瑞。 原来,1958年得知祖坟要被夷平的消息后,范棋梳的父亲范文景偷偷用步量田地的办法,丈量过包括范紫东墓地在内的部分先祖墓地的具体位置。后来,范文景和罗启瑞两人又偷偷对范紫东墓的具体位置进行了复勘。 罗启瑞根据当年的记忆,用步测法协助乾县政府确定了范紫东墓的具体位置。乾县政府随后对墓地进行复原,在墓冢周围修筑了一圈砖砌围栏,把墓冢与农田隔离开,划定一条从墓地通往田间道路的3米宽通道,并在墓前立碑标识,墓碑由著名作家冰心题写。重修工作竣工后,由陕西省政协原主席吕剑人、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程安东揭幕。 为配合政府重修范紫东墓的举措,西安易俗社于重修范紫东墓揭幕仪式和纪念活动期间,分别在乾县县城和灵源镇连办几场义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唯一一次由政府出面、出资对范紫东墓进行的一次修复和保护。 政府部门:墓园修缮保护工作已启动,纪念馆建设正在酝酿 采访过范紫东的后人,记者来到乾县文体旅游局进行采访。该局文物股股长韩国栋向记者介绍了乾县文体旅游局对范紫东墓进行文物调查的前因后果。 2019年是先生14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纪念和缅怀这位对中国戏曲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缮和保护范紫东先生陵墓是一件亟待解决的大事。乾县文体旅游局在201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对范紫东先生陵墓修缮及保护的报告》。 据介绍范紫东先生的灵柩于1954年4月4日由西安运抵乾县,安葬于西营寨故里,该陵墓位于312国道北侧300米处。由于陵园未设置保护区,村民的果树栽到了坟墓旁边,长期以来由于浇水灌溉,对陵墓封土和石碑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今,杂草和果树枝条伸到了墓碑脚下,来此参观的人,都呼吁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逐级把范紫东陵墓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向省、市两级政府争取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范紫东陵墓的保护及修缮,划定陵园保护范围,明确四至。经乾县文体旅游局实地勘察,根据范紫东陵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陵园保护范围应以封土为中心,东西长45米,南北长45米,共计2025平方米(约3亩);保护工作具体分为三步,(1)制订范紫东陵园修缮保护规划方案及解决保护区所需的3亩用地;(2)砌筑围墙;(3)建设范紫东生平纪念馆。 根据此陵园拥有的独特文化底蕴和内涵,建成后可充分发挥两大功能:一是陕西戏曲文化传承地;二是对青少年和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于对范紫东先生陵墓修缮及保护的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范紫东墓的现状和亟待修缮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提出进行修缮、保护的具体方案,但是报告中没有提出修缮、保护的时间表。对此,韩股长解释说,修缮、保护墓园的征地问题牵涉到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征地补偿、果树赔偿事宜都需要耐心地与被征地农民协商。目前,乾县文体旅游局已经委托当地镇政府做被征地农民的工作,达成协议后就会及时向县政府上报具体实施的申请报告。 后继有人范莉莉:相隔百年的羁绊 100年前,范紫东为易俗社写戏;100年后,他的曾侄孙女范莉莉在易俗社演曾祖父当年写的戏。易俗社和秦腔艺术,把相隔百年的祖孙两代人牵连在一起。 范莉莉,国家一级演员,她从小听着范紫东的故事长大,也因此在心中种下了对秦腔的热爱。1985年,范莉莉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秦腔表演班学习,主攻花旦、正小旦;1991年毕业后,被西安易俗社(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演出分公司)录取。她嗓音高亢、清纯、圆润;唱腔韵味十足,悦耳动听;念白字正腔圆,顿挫分明;表演身段灵动优美、自然大方,被评论家称为“当代秦腔中青年演员当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曾祖父一直是范莉莉心中的一座丰碑,一如她在《缅怀曾祖范紫东》文中所述“就如同忠实的朝圣者对宗教的崇拜”。事实上,这位血脉和精神上的先辈一直在影响着她的秦腔之路:“考戏校的时候是自己第一次跟着专业的乐队唱戏,说来也巧,当时唱的就是曾祖父范紫东的代表作《三滴血》中‘未开言来珠泪落’的经典唱段”。 进入易俗社后,范莉莉崭露头角,担纲主演的机会逐渐多起来,曾祖父创作的《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等也就成了她经常出演的剧目。她回忆道:“我自己有时也会站在侧台边痴痴地想:要是曾祖父看到我饰演他笔下的贾莲香、雪红、周妈等角色,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如今,范莉莉一直在积极推动修缮保护范紫东墓。她告诉记者:范氏后人从来都没有忘记过维护先祖范紫东形象的责任,在她的祖父辈、父辈中,一直都有人在不遗余力地弘扬先祖的艺术、学术和人格风范。现在,祖辈、父辈都老了,不能再让他们去奔波了。从祖辈、父辈肩上接过这副担子,她责无旁贷…… 孙仁玉、李桐轩墓地现状 易俗社创始人之一孙仁玉,其后代于清明节在家乡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北孙村文化墙前留影 西安大雁塔“陕西戏曲大观园”孙仁玉和范紫东(右)雕像 动荡的年代,易俗社创始人之一孙仁玉先生(1873—1934)在故乡临潼雨金镇二家李村的墓,也被平为耕地,至今无迹可寻。 孙先生是易俗社群星灿烂的剧作家中创作最丰的一位,短短20余年间,他创作了182部剧作。 从2005年起,孙永宽兄弟就为祖父墓地立碑的事而奔波。1934年先生临终前留下遗愿:墓前立一小碑,仅书“临潼孙仁玉之墓”。 为了完成祖父这一遗愿,孙家兄弟在有关部门来来回回跑了七八年,直到2013年,才在距离原墓地遗址的百十米外的路边,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临潼区政府和孙仁玉嫡孙共同为先生立了纪念性墓碑。 好在老家北孙村,为纪念孙先生绘制了文化墙;好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东侧的“陕西戏曲大观园”,有了孙仁玉和范紫东先生的雕像,让人们有一个凭吊和纪念的地方。 值得欣慰的是,同样是易俗社创始人之一的李桐轩先生,他在蒲城老家的墓地保存完好。文化艺术报记者 汉兴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