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似乎在我的经历中,所有的爱好都丢了,唯有书法被牵挂着,并成为我现在生活的必需。在追摹古人经典的同时,渐渐远离了俗气。在多重解读修炼中,笔下的文字渐渐散发出古意和幽香。人磨墨,墨磨人,一晃到了天命之年,愈发感到笔墨精神传达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对生命的历练,是文化品位和修养的一生追求。庆幸!我始终没有远离和放弃。书法愉悦着我的心灵,我独享着书法的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于右任老先生的诗时时提醒着我:临帖终生事,莫荒自留田。书法品味,品味书法,人生有一知己足矣,人生有一爱好幸也,务必要朝朝暮暮。愿书法的一点点进步不断在丰富着自己的同时,也给在天国的父母和离世一周年的岳母多一份告慰……
书法给你的是一生心灵的慰藉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从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表达美、创造美,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触摸到了上下五千年的文脉,解开了连通古今的密码。由此,人生更加有了意义,平庸和无聊自然随风而去。
任何自由都须建立在法度之上,没有法度的自由是非为。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我们说随意自然、随心所欲和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是相对的,法无定法、有法无法乃辩证的大自在,此理书法依然。
书法是书写艺术,是我们通过一管柔毫、纸墨和心性,通过纵横牵挚、勾环盘纡,于干湿浓淡、翻转腾挪的书写中国汉字的过程中,表达个人审美的笔墨艺术。一切需尊重毛笔的生态,深入古人笔墨间,彻头彻尾地透过碑帖墨痕,学习把控古人写字的方法,是其最根本的方法。
看起来,似乎一桌一椅一笔一帖一毡一纸一瓶墨汁,就可以自由书写了。其实不然,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你都在原地踏步,此即自学自杀说,没有正确的师授,你只会徒费时日耳。
秦古玺印,憨态可掬,随意天然。我认为,秦古玺印当是中国印学史的巅峰,绝对的天人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是随意自然的天趣。是书写、镌刻、铸造岁月的合成品,历史湮没了当年的艺术家,却湮没不了艺术的灵光,永恒即如此。
其实我们的手是很聪明的,然常常被眼睛所糊弄,只有你看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而眼手均在一个心字,用心感触感悟,日久则无所不能;心与笔若心有灵犀,则笔墨感觉毕现。然窗明几净,笔墨纸砚精良,外加畅然心境,则笔下必愈加合于古人。
为人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则事半功倍;若用错误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则难以奏效;若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错误的事,是犯罪。故处事单凭认真、勤奋是不够的,必须目标正确、方法得当。书法亦然,若临帖不假思索、捕风捉影、蜻蜓点水、熟视无睹,徒费时日原地踏步不说,还忒费钱!
固有观念时常与偏见不离不弃。外界事物感知感觉后,都会留下印象,往往存在片面性。准确地接近事物真相,则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书法亦然,然大多数人会谦虚地说,就想写一手好字。其实从拿起毛笔的那会儿起,你已经在尝试改变自己,只是还没有“清零”的胆量,恰恰推翻自己式的清零才是写好字的根本。
“写好字”的重要前提从推翻自己开始,有贼心更要有贼胆。包括心态、习惯、环境、认识、价值观等都是提升的关键,而往往被忽视。循规蹈矩,是学习书法经典的重要法则。学古人的精气神,唯此最能寻古仿古。就像白蕉先生所说的,临古无我,创作无他。扬长避短,是艺术之路的最大卖点。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是艺术探索的最佳状态。但是必须建立在谙熟前人成功与经典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小道,亦或瞎胡闹。
宋人的精致。宋代无论书画、瓷器、服饰,其余各品,都反映出宋人的精致主义之时尚。宋承唐制,在大唐制度文化的影响下,宋人不断改良优化,成为了精益求精、极度细致的典范。陶瓷、绘画、茶艺、诗词、服装、歌舞,乃至园林建筑皆追求精致。至今唐宋文化在日本的滥觞无不明示。
临帖执笔唯其顺耳。所谓顺手、顺笔、顺心也,即眼到、心到、手到是也。其自然在不违背毛锥柔毫之天性,不违背手臂之理性,不违背心态之心性。
勤练求师品读。初习书法,五指三指均须尝试之,随意转换无所阻碍是必须。大则高之,小则低之,惟求笔锋自然使转,腕臂相合,手笔相合,笔锋自然起伏,不令其局促板滞为佳。欲把握其妙,唯有深入古帖参悟之,明师点化之,研读书论领悟之,除此别无它径。
书法要品,这是欣赏书法的关键。品味道,品气息,品感觉,是看一件书法作品的首要感觉。品笔法,品章法,品墨色,是行家感觉。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品评的水平高低与个人阅历水平有关。
一幅作品即是一面镜子。品评作品的同时,你的水平高低也一览无余。故品位与格调有关。品位高,格调自然高。何求?惟临帖、读书、向专业行家求知耳!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实乃金针渡人之言。
人与人距离不同,关系不同,书法亦然。临帖学习中除了关注点画形态之外,必须精准对标点画、字距、行距,务必与古帖逼近,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单单空洞地停留于这两点,还远远不够。还要深入到书家当时书写的生态中。还原经典书写生态,是每个学习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事实,还原历史书家书写情景,是临帖要旨。不仅临古人的字,更要临古人的写字法,甚至探究他们是如何学习前人的,此不可不知。
赵刚同志艺术成绩
赵刚,樂遊草堂、沖石山房,也署悠斋、游斋,樂遊書院创办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先后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中国美院见习基地高研班、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楷书研修班深造学习。书法先后师从方胜、马治权、钟明善、赵熊、薛养贤、吴振锋、洪厚甜、王蒙、王冬亮 、于钟华、施立刚、翁志飞等老师,后拜卜里书院山长危石斋张国朝先生门内研修书法国学至今。
现为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职工书协副主席、陕西省书协教育委员、长安书学院副院长、西安市书协理事,西安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主席,书画主流媒体特约撰稿人、记者。多年来,兼任《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自费六年创办陕西书法网,五年兼任《陕西书法》杂志重要栏目编辑,主持名家专访和书协动态栏目,及时在宣传陕西书法事业的新变化、新成就、名家学术观点经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新闻及评论近5000余篇近20万字;
参加中书协和中书协西部班等多个培训,作品多次入展获奖,积极在大学、工人文化宫、公众课堂、乐遊书院开展书法教学讲座20多场,受众近千人次。
作品先后入展陕西省书协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首届陕西省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
入展丝绸之路杯西北五省职工书法展等多个展览;
《书法报》首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展、
入展第二届全国职工书法美术展;
荣获:建国六十周年第三届上海榜书大展优秀奖、
“新思路•新风貌”西部城市职工书画联展三等奖、
《中国书画报》首届“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大赛隶书优秀奖等。
部分作品欣赏
行书方志敏联语扇面
行书唐李中诗扇面
行书雨过风来联扇面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