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卿
提起教师,多数人都是一脸艳羡: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听着就很体面,不仅收入稳定,还能有寒暑假可以带薪休息,想想就美!殊不知,教师们同样有苦难言:“要只是单纯的教学那可就轻松多了。事实上,备课教学只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干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比如开不完的会,参加不完的培训,填不完的报表,做不完的任务以及应付不完的检查等等。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有时压根儿就没时间备课,自己都觉得有点儿对不住学生们。”一位任教多年的老师无奈的说。
外围非教学工作的过多干扰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挤占了教研时间。当教师疲于应对各种非教学任务,教书育人自是得不到充分保障,学生们受教育的权益直接受损,教育不再是原本的模样。
究其原因,这既是政府从“家长”到“店小二”角色转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阵痛,也是形式主义在教育领域作祟的结果。
随着时代发展,曾经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家长式”管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节奏。于是,适当放手做“店小二”的“放管服”改革吹响了号角,打造“在需要的时候鼎力托举,在不需要的时候默默守护”的“空气型政府”成为改革目标。而教师工作的繁冗繁重恰恰凸显出政府角色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授业惑,过多行政非教学任务的下放实属本末倒置,这会让教育偏离了正轨。给行政非教学任务进校园设立准入门槛或是缓解阵痛的一剂良药。
此外,被非教学任务裹挟,让教师深陷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无法自拔也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用报表和资料的厚度凸显功绩的高度,用检查和参观的数量证明工作的质量,用手机完成各种不必要的工作美其名曰响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其实不过是形式主义作用下政绩观的扭曲和异化。身处象牙塔,教师们身负为学生“启智明理”的神圣使命和家长们的殷殷期望,教学质量本应是重中之重,外围行政管理工作只是辅助,岂能喧宾夺主?以教学工作为导向,适当给教师工作“减肥塑身”,是立足本位、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应有之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关系国家和民族的传承与希望。让教育恢复本来的面目,让教师心无旁骛的回到本职岗位,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才能构建起有序、健康的教育生态,让教育真正照亮践行初心使命的雄关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