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104)

发布时间:   作者:姬晓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姬晓东

“老天爷,你终于开了眼,列祖列宗啊,咱家也有自己的土地了。看啊,这是地契,新的地契。”一位七八十的老人,拿着苏维埃政府发的土地证直漾打,告慰先祖。尽管他不知地契上写着什么。老泪纵横的老人说着,扑通一声跪地,冲着火红的大太阳,猛磕响头。

苏维埃主席搀扶起老人,说:“四叔,磕头磕错了地方,看好上面的大印没,这地是共产党分的,该感谢的是共产党。”

“对对,共产党是恩人,我要给共产党磕头。”老人说着又要下跪,被主席一把拉住,笑说共产党不兴这套。

“百闻不如一见,看人家的革命干劲多大,米脂的工作需要加倍努力。”万仙如艳羡地对马伯雄说,她朝气蓬勃的样子似乎又年轻了几岁。马伯雄却是心不在焉,从这些地主、富农身上,他联想到杨家沟和马氏庄园。那天,父亲拿出的地契和一本书差不多厚,还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们光亮堂多少辈子挣的家业,无论遇到任何艰难,也要保住,赓续相传啊。难道,这些土地就要毁在自己手里?

“仙如,他们这么做对吗?地主的地,不是刮风得来的,是祖祖辈辈一分一分地积攒,才买来的。”马伯雄问。

“你有这样的认识就有问题。地主的钱从哪来?是靠剥削和压迫穷人得来的。分配土地,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拿来分给穷苦大众,使他们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这样能释放生产力,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万仙如说得简单明了。

马伯雄不再说话,心里还是懵懵懂懂。苏维埃政府咋能把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说拿走就拿走,这不就是抢人?不过,万仙如的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土地到了每家每户,农人们必然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土地,精耕细作,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纠结与矛盾中,他们走了一个又一个村,所到之处,看到的情形大同小异,都是热火朝天闹革命。

悲怆的锣鼓,凄厉的唢呐,呜咽的哭声,从无定河畔的一个村庄里弥漫出来。万仙如与马伯雄对视了一下,加快脚步来到村口,满目尽是白茫茫一片,令人震撼的场景。几百或上千人,无论是怀里抱的孩童,还是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统统穿着白色或接近白色的衣服,捶胸顿足,哭天喊地,悲痛能让人疼进骨髓里。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个叫鱼儿峁的村庄死的人,却是那么不寻常。两个亲兄弟,为救乡亲们,被国民党部队逼得,相拥着跳了崖。

鱼儿峁是无定河与黄河间的村庄,属于陕北最早“闹红”的村庄,所以,他们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前两次井岳秀的“围剿”行动,没打到这里就被陕北红军击溃,灰头土脸地撤离。这次反动派下了血本,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准备屠村,“杀鸡给猴看”,让追随者们不敢革命。“围剿”部队离鱼儿峁五六里,鸡毛信传到村里,党团员紧急行动起来,扶老携幼,带大家向村外的山洞转移。等敌人进到村里,已看不见一人。他们用望远镜探视,看到一队人往山上拼命奔跑。敌团长一声令下追击起来。突然,在村里不远处的东南方向,冒出两个后生。

他们是共产党员惠军和惠民,两人是亲兄弟,他们在挨家逐户查找可能留下的乡亲。没承想,敌人这么快进了村。见敌人朝半山腰那边的乡亲们追去,那可是百八十条人命啊。弟弟怕死吗?惠军问。不怕!惠民说。好,我们一起喊,喊来敌人,“来呀,国民党反动派,你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这喊声让敌团长愣了,在选择追他俩还是去追更多的那群人。喊声越来越大,仔细听是在骂人,骂得还难听。胆子这么大,一定是共产党,那捉住一个远比抓一群老百姓有价值。团长判断后,下令抓活的,他想看看,这两个后生为何胆子这么大。

(未完待续)


编辑:图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