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忠魂千秋耀山乡 慷慨奋进著新篇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4-02

原标题:忠魂千秋耀山乡 慷慨奋进著新篇——安康市汉滨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72年前,一场解放军争夺战略主动的战役在安康牛蹄岭打响。两军对垒、力量悬殊,经过19次反复拉锯,解放军第十九军最终取得了牛蹄岭战役的胜利。

在今天,汉水之滨的红色土地上,烈士长眠,忠魂不朽。汉滨儿女用拼搏与奋进告慰先烈,用创新与实干书写辉煌,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等领域成绩卓越,出色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汉滨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脱贫摘帽 善作善成

3月的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茶山青翠,生机勃勃,春茶迎来了清明前的第一次采摘。茶农黄元华最近几乎每天都泡在茶山上。“我在茶叶基地务工,像现在的新茶鲜叶每天能够采摘两三斤,一年靠茶叶就能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

就在离茶园不远的七堰社区,康润美毛绒玩具工厂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39岁的晏正翠在这里做缝纫工,每天步行10分钟上班,每月2500元的工资,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务工的愿望。“以前我们夫妻俩都在外打工,照顾孩子是个大问题。现在好了,老公在外务工,我在家挣钱,生活工作两不误。”

“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家门口上班,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大竹园镇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729人脱贫,还实现了‘人均1亩茶,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大竹园镇群众的生活面貌大变样。”镇长康健介绍。

这些可喜的变化正是汉滨区带贫益贫“四式八法”新路径的生动体现。在这个全省唯一绝对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区,贫困人口占全市三分之一,汉滨区脱贫攻坚难度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脱贫攻坚以来,全区3347名干部驻扎一线,5558名干部全员帮扶,充分彰显了汉滨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不仅如此,汉滨区还创新“党支部+X+贫困户”“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扶贫模式,实现了2029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减贫人数相当于平利、石泉、汉阴、岚皋、宁陕、镇坪六县之和,为安康脱贫攻坚作出了汉滨贡献。

项目引领 产业支撑

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的新型材料园,陕建PC装配式建筑项目现场,厂房外的提梁机轰鸣运行,厂房内模具车间、固定模台生产线有序作业,一批即将交付施工方的预制楼板、墙板、叠合板等新型建材进入最后的晾晒环节……

“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能够实现年产值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这将为安康建筑业转型升级、吸纳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实现新型建材百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五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书记王晓莉介绍。

与新型材料园毗邻的富硒食品园、现代物流园、装备制造园等七大园区共同构成了五里工业集中区的基本架构,更承载了整个汉滨区产业项目的半壁江山,202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带动就业2.2万人。

通过项目引领开放促发展,这是汉滨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更是汉滨区追赶超越的强大抓手。

“十三五”以来,汉滨区相继跻身国家循环发展示范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区行列。全省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由2015年25个城区的第22位上升到2019年30个城区的第12位。

民生建设 持续用力

汉滨区中心敬老院容纳了135名鳏寡孤独和失能老人安享晚年。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天候服务,使其连续成为全区兜底养老的先进示范。今年2月,陕西省发布《检验检测业务流程》等18项地方标准,首个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服务规范正是以汉滨区中心敬老院的管理模式为蓝本。3月2日起,该项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

目前,汉滨区建成敬老院29所,设置床位3887张,同时,制定具体措施,强化分散供养责任落实,提升特困供养水平,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残疾补贴等作用,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汉滨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筑牢民生保障网。

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23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学位1.3万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床位2297个,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区创建通过评估验收。

持续提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一院、三院住院综合楼、31个乡镇卫生院门诊综合楼、465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82万人,再就业安置1.27万人,开发公益岗位1.2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3%。养老保险提质扩面,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生态打底 长效发展

在安康,汉江边总能看见一群“红马甲”,他们是城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河边禁止洗涤衣物。”春日暖阳当空,金川门到汉宁门沿线,4支排列整齐的“红马甲”队伍交叉巡逻,提醒江边清洗衣物的居民。

守护绿水青山,汉滨区相继取缔露天烧烤点580处,取缔瀛湖网箱3.2万口,建成污水处理设施95个、垃圾处理设施17处,关停禁养区养殖场99家、整改秦岭生态问题133处,关闭注销各类矿权73宗、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78处。

与此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汉滨区在文旅融合、绿色康养等领域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示范点相继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牛蹄凤凰村、大竹园粮茶村被评为省级宜居示范村,双龙天宝、谭坝前河等7个村进入国家级传统保护村落名录。七堰茶旅新镇走出了农旅融合的新路。

“‘十四五’时期,全区上下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紧扣发展目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招商第一要事、创新第一动力、产业第一支撑、富民第一要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换挡提质、积势蓄能。”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说。

成绩单

2020年,汉滨区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如期实现2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60996户2029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目标,如期实现整区摘帽,以一区之力完成了全省4.3%、全安康市25.5%的脱贫任务。

2020年,汉滨区生产总值达375.82亿元,出台支持贫困户增收32条措施、农民工返岗复工9条措施,新开发公益岗3800个,转移贫困劳动力10万人,确保稳岗就业、收入不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畜牧业增加值增速、净增“五上”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项指标位居安康第一,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3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二。全省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由2015年25个城区的第22位上升到2019年30个城区的第12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记者 方敬尧 整理)

安康市汉滨区易地搬迁社区。(资料照片)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