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旧址
瓦窑堡,一个普普通通的陕北小镇,却因为1935年的那次著名的会议而在中国革命史和民族救亡史上大名鼎鼎。
80多年前,“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此时,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事实引起了中国革命形势新的变化,如何认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内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动,如何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首要问题。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23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形势下,党的总任务是“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党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
当会议进入讨论政治问题时,对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可能抗日的问题,会上产生了争论。毛泽东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华北,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不仅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应当联合他们抗日。而博古则在发言中仍引经据典地论证“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反对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说这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对此,毛泽东反驳道: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它具有两重性,在亡国灭种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毛泽东还指出福建事变的失策,就在于套用“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这一理论。他说:“我是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来分析中国问题,提出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的。难道这样做,就是对祖宗不忠?对祖宗不孝吗?”博古哑口无言,往床上一躺不说了。毛泽东在讨论过程中明确地提出:“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闻天等多数人赞成毛泽东的主张。经过认真讨论,最后统一了认识。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上的变化”,“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会议明确,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的投降主义势力,确定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明确地指出:“在目前说来,‘左’的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危险。”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克服“左”的关门主义的错误,不失时机地举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编辑: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