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读书
“抱道不曲,拥书自雄”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学风。“抱道不曲”取持守正道之意,“拥书自雄”意为以学养高深,博古通今为荣。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享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心怀天下,勇于担当。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按照课标的要求,一位初中毕业生的课外阅读量是400万字,400万字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读10本《红岩》,一本《红岩》40万字,差不多九年的时间读10本书,一年读一本多一点,其实量不是很大。我建议高中学生一学期最少读两本书,寒暑假利用起来再读两本书,高中阶段最少读10本书。
(二)读什么书?
读书最好是读经典。有同学说,经典读不进去怎么办?读不进去不要硬着头皮读,但读了肯定有好处。
还有的同学一提起读书,以为就是文学类的书。到了高中阶段,这个观念一定要改变。读书的范围可以再广泛一些,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等等都可以尝试阅读,接触各种不同体裁、题材的文本,也就是说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有所扩大。
下面我列举一些书目,大家可以参考:
1.理论性的、哲学学术类的,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周国平的《周国平哲理散文》,叔本华的《叔本华哲理散文》。读这类书,不仅仅学习它严谨周密的表达,更要领会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2.文学理论或文本解读——《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孙绍振)《小说叙事学》(徐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解读》等。这类书可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来解读文本的,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几本书既有理论又有案例,读起来不晦涩枯燥,大家可以试试。
3.文言类——《世说新语》《古文观止鉴赏》(张高评主编);《资治通鉴》(张居正版)等。这类书最好找有翻译的,可以解决我们阅读时遇到的字词困难。读这类书最大的好处是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体会文章行文之妙。
4.诗歌类的——《人间词话七讲》(叶嘉莹)、《诗词课》(马大勇)等。前者是叶先生对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解读,后者是吉林大学古典诗词教授马大勇对于理解诗词的看法,既有方法也有理论,其中穿插不少妙语赏析、文坛典故,可以作为理解古典诗歌的入门书来读。
5.议论性的——《鲁迅全集》。要了解中国的人和事,一定要读读鲁迅。因为鲁迅找准了病,胡适开对了药方,重读鲁迅很有意义。通过阅读,体会鲁迅的赤子之心、批判精神、观察社会的角度,他的思维方法,他的犀利表达。
6.小说类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红与黑》《海明威小说选》《复活》等这类大家看得很多,不再说明。
7.其他像文化散文《文化苦旅》《山河之书》《寂寞圣贤》等;人物传记类的《张居正大传》、《苏轼传》(林语堂);历史类的《南渡北归》;思维提升方面的《中学生思辨读本》(余党绪)等,大家都可以涉猎。
(作者系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副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学术带头人。)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