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西科校长为学生发放六一礼物
陈明老师登上全国小语会的舞台授课
学生参与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
学校艺术展演
编者按:
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带着对教育初心和师生成长的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简称“陕师大大兴小学”)郑重提出了这个问题。陕师大大兴小学自2011年建校至今,一直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让课堂成为师生的“舞台”,让师生施展、绽放、收获、成长。
黄庭坚云:“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在陕师大大兴小学建校10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专题,聚焦这所学校的课堂改革,分享这所学校的教育思考。
陕师大大兴小学坐落于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学校创建于2011年,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的一所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示范小学。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2127名学生,148名教职工。学校占地面积226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369平方米。
在过去的十年,陕师大大兴小学的教职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团结一心,开拓奋进,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可,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在学校门前,一块块奖牌记载着学校的荣誉。学校已取得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优秀学校”、陕西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市级最高荣誉“西安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称号、西北五省小学中首家全国啦啦操“五星级俱乐部”等优异成绩,并且在啦啦操、轮滑、足球、中华经典诵读等素质教育方面成绩斐然。
回顾学校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最核心的发展力就是学校的教学教研,具体表现在教师上的每一节课。如果说,教学教研是这所学校郁郁葱葱的枝叶,那么育人体系就是这所学校生机勃勃的根茎。
过去十年,学校紧扣学生发展为中心,丰富和完善“大教育·兴课程”育人体系,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归纳总结,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办学品牌。
“大教育,兴课程”的文化阐释
大兴,西安市的古称。据《隋书·高祖纪》记载,隋文帝在汉长安东南营造新都,定名大兴。在这片文化悠久、历史厚重的热土上,陕师大大兴小学深挖、深悟、深耕“大兴”赋予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开发出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大教育·兴课程”育人体系。
“大”在图形文字中,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说文解字》释义:“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人是天地之性最贵者,因此“大教育”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目标,秉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理念,努力培育身心健康和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幸福少年。“大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全方位大构架,家庭、学校、社会全力协同,助力学生快乐、全面、主动地发展。“大教育”体现在大视野、大情怀、大担当,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情怀、奋发有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少年。“大教育”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努力成为大师、大家,早日成为国之栋梁。
“兴”,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抬起来,即《说文·舁部》:“兴,起也。”引申为升起、奋发、成功、蓬勃发展。顾名思义,“兴课程”就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让学生所上的每节课都过目不忘,终身受益。学校的各个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从有机联系、层层深入、有机衔接的一体化意义上协调推进五类课程。基于这个目标,学校建构了“一线五育 多元发展”的育人生态。“兴”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以核心素养的三大基础为框架,围绕“立品德、启智慧、尚美好、强体魄、爱劳动”五育融合,分别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各级各类课程相互融合浸润,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学校的“兴课程”系统
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副校长宁亚茹向记者介绍:“兴课程”体系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支撑,通过以国家课程为主,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依托活动课程和拓展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开设了三类校本课程:校本特色课程、校本思维课程和校本融合课程。
学校的活动课程分为理想信念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意志品质课程、求真尚美课程、心灵成长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活动课程以课堂教学、学科活动、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学校的拓展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拓展课程由素养课程和特长课程组成,分为必选课程和自选课程。如技能培养课程、公益活动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等是必选课程。人文艺术课程、科学科技课程、特色体育课程等均属于自选课程。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学生特长自主选择参加。学校拓展课程不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多元的课程资源也提高教育对学生的适切性。
追求“快乐 高效 师生爱”的好课堂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在陕师大大兴小学,记者采访到侯西科校长,他对记者说:“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好的课堂,不仅是指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相对轻松地完成目标。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我所理解的一个好课堂的标准!”
语文学科老师陈明对记者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们要积极迎接精彩灵动的课堂生成,有时课堂上一个问题的出现正好就是一个鲜活的教学点,能够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打造的‘好课堂’!”
科学学科老师王兆琦对记者说:“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浅层走向深层,从而最终唤醒学生‘深度学习’新知的意识,使学生能通过联系生活深入浅出地体会科学知识,这就是一节好的科学课。”
语数英等学科通过激趣导入、学科融合,构建思维型课堂,向每节课要质量,在课堂40分钟有效教学时间内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彼此成就,感受课堂的酣畅淋漓。其他综合学科课堂各有特色:信息课生动有趣,通过短视频、创设情境的方式,在游戏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基础;音乐课上跳动的音符、优美的动作,可爱的笑脸,让课堂变得更加美好;体育课老师们借助体育器材,通过分组竞争、游戏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美术课动手体验,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各种好玩儿、有创意的想法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创造力。还有许多有趣、生动、学生喜爱的家长课堂、博物馆课堂、劳动教育等课堂,也成为学生们成长的广阔天地。在这样的教风、学风中,大兴的“小兴星”们逐渐熠熠生辉。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过去十年,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聚焦课堂改革,紧抓教学教研,培育出一支“稳定性高 业务能力强 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也为社会培育了优秀的莘莘学子。课堂改革永无止境,学校发展永不止步。用中国古典文学家、国学泰斗霍松林先生给陕师大附小的寄语总结:“春种夏耘勤灌园,秋将硕果献黎元。流光似水休虚度,祖国前途看少年。”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何超锋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