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九年,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实验小学教工合影
青年路小学校长何静在学校艺术节上
青年路小学传统文化展
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上,有一所百年老校,建校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前身为“初等小学堂”,系陕西省创办最早的新学之一。历经百年风雨,学校虽五次易名,教学却一直未曾中断,1975年最终更名为莲湖区青年路小学。
历史上的青年路小学,曾经获得过非常多的珍贵荣誉:1950年,建立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成立少年儿童组织的学校;1975年,学校成为西安市第一个外事接待单位;也是第一批陕西省红领巾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又荣获了全国优秀合唱团、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青年路小学校长何静对笔者说,“学校的文化不是舶来品,青年路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她的文化是渗透在骨髓里,流淌在血液里,从自身成长出来的,是早已存在的,我们总结为‘青文化’,是对学校百年文化的概括。青,正色之首,东方之色,寓意成长。国人尚青。青,淡雅而内敛,朴实而坚定,纯粹而淡泊。丹青不渝,正是青小师生的精神象征。”
“青文化”统领校园美育,延伸课程建设,以活动促发展,育纯美少年。这是青年路小学近十年的美育经验。
青年路小学依靠自身优秀的文化基因,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美育之路。
处处皆画,“青文化”统领环境美育
青青校园,满目芳华。镌刻有“百年青小”与“求本尚青”的两块石碑,分别耸立在校园教学楼前。校园为“三进院”格局,校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校园的楼体、走廊、楼道、围墙、操场上,凡能利用之处,都无不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瓦当、拴马桩、叠水池、碑刻、磨盘、马勺等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粹,散落于校园的角角落落,学生们随时随地都能与传统文化美好地遇见。
学校安放空调外机的搁板,本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在青年路小学,每个搁板都装饰为“二十四节气”或“青”字的书法字体。远远望去,各式各样、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校园之美,美在其细节处,美在其人文性。操场上古香古色的风雨亭,亭顶别出心裁设计为透明玻璃,专为师生坐在亭下感受唐诗宋词中雨雪的意境美。校内有两块碑并排而立,一块为《师说》、一块为《劝学》,可谓用心良苦。后门的房檐为了不挡一户人家的采光,主动只修一半,另一半空空荡荡,这正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
校园里美好的寓意随时可见,“青云桥”寓意平步青云,“清润廊”寓意润物无声,“清溪水”寓意思如泉涌……
青年路小学,因其“青文化”而美。这美不同寻常,超凡脱俗!
“美术大课制、作业作品化”的改革先锋
《诗经》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青年路小学虽是百年老校,却在各项课程改革中勇为先锋。“美术大课制、作业作品化”便是青年路小学何粉娟、高月、陈静几位老师的探索成果,并经过大胆创新与实践,从学校推广至全区。
2011年5月,青年路小学正式开始“美术大课制”改革,将美术课两节课连起来上课,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意味着要变动所有课表,而且家长是否支持,学生是否适应,最终能否取得成效,这在当时都是一个未知数。
“学校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为了学生成长。”青年路小学副校长李瑾说,随着美术课时的延长,学生可以在一堂美术大课上完成作品。同时,也有利于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
在小学像大学一样选课
在青年路小学,有这样一张课表,上面分布着44种选择性课程,其中艺术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平台选课时,属于热门课程。
选课不再是大学生的事,也成为青年路小学学生要做的事。在青年路小学,大家把这些课程称为“青蓝课程”。所谓“青蓝课程”又分为三类,即“蓝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青课程”(选择性课程);“青蓝课程”(综合性课程)。
学校将美育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学校有青瓶绘社团、青青儿画社、青之声合唱团、青涩男子街舞团、青塑坊泥艺社团、青韵民乐团、青风手风琴社团、青雅管乐团、青墨书法社团等11个艺术社团。
2018年至今,每周五下午是学生最喜欢的走班选课时间,“青蓝课程”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青文化”主题活动点亮艺术之光
长期以来,在学校的美育中,“青文化”主题活动始终是学校促美育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由学校美术组组长、陕西省教学能手何粉娟老师主持的“青瓶绘”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喜爱,获得了极高的美誉。
“青瓶绘”顾名思义,就是在废弃不用的各种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瓶上面,开展自己大胆的想象,用画笔和超级黏土,制成一个个精美的青花瓷瓶。青年路小学的学生用多彩之笔放飞童年思维,并身体力行环保理念。
在“青瓶绘”活动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青瓷绘”“青石绘”等活动,在用过的蛋糕碟上,平淡无奇的石头上,绽放艺术之光。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美术组的“百吉图”“虎头鞋”“青瓷图”收纳了整个年级的四百幅作品,当学校精心绘制成一幅百米长卷时,所有人都为之震撼,这一幅幅绘画成为学校的艺术档案,同时也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艺术记忆。
百年传承育纯美少年
“念吾校史,创自民元,为国育才,一心苦干。”这是1927年学校的校歌,当时的青小校名为“陕西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
从为国育才的角度来讲,青年路小学薪火相传,对每个孩子不嫌弃、不放弃,勇于担当。上世纪六十年代,王邵兰老师收留“反革命”子女,最终孩子的父母平反希望回馈王老师,王老师家庭困难,却不求学生父母一分一毫的回报。近些年,老师们面对00后、10后出现的新问题,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力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在“青文化”的统领下,孩子语如青花雅,思如清泉涌,艺如青竹翠,形如青松挺,品如青莲洁。孩子在“青文化”的滋养下,内修德才,外修礼仪,在校园与美相遇,求美寻美悟美,使自己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纯美少年。 刘冠琦 李瑾
编辑: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