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新美育 >

超七成项目失败大学生仍愿进行三农创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时间:2019-08-27

乡村田园吸引着不少心怀梦想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他们付出了奋斗的汗水,有成功的欢笑也有失败的荣光。

中国青年报社创业周刊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近日联合开展的大学生乡村创业调查显示,12.2%的受访者的项目失败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失败的创业者中,71.4%的人坦言还会进行与三农相关的创业。

小团队、低成本创业在大学生乡村创业中比较普遍,优势是起步快,但是由于门槛低,在竞争中面临很大的挑战。大二时,潘昌海和同学一起做水果电商,主要经营苹果、猕猴桃、火龙果等,他发现“用户不仅要求水果的味道有,也看重果子的品相”。一次收购中村民的好意让他们吃了大亏。

当时他们接到一家企业的大单,货发过去后却接到投诉。查找原因才发现,村民把口味不错但品相有些问题的果子当作添头送给了他们,结果每个打包的果盒里都有一两个品相不是很好的果子。

潘昌海说:“这是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但我们初创公司人手紧没有派人在现场守着。”团队成员当时都是学生,因为上课等原因,很多时候都不是每天到岗。项目大概经营了3年,到毕业季时,团队成员各有各的去处,只能解散了,“团队心思不齐,才是创业面临最大的问题”。

调查中,在回答失败原因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团队问题(85.7%)、资金问题(71.4%)、不懂农业政策(57.1%)。接下来还有不懂乡情(28.6%)、不懂农技(14.3%)等。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市场规模达867.6亿元,阿里巴巴占比七成。2019年上半年,位于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淘宝村也已超过800个。在这种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中,像潘昌海这样的大学生电商创业生存比较艰难,面临着大公司和个体户的双重冲击,

“我们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是产品销售后的利润分成。”潘昌海回忆,“很多大公司为了冲销量直接搞9.9元包邮,这一下就我们挤出市场。有些农户自己家开的电商,他们很多人都不把自己的人工、肥料、包装等算作成本,直接用比批发价高一点的价格挂在网上。”

现在潘昌海放弃了电商业务,开始做下线实体水果茶店,目前已经有了百香果、葡萄等一系列饮品,学习大的连锁茶饮店经营的方式,也在不断学习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专业化、职业化是大学生乡村创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2012级学生魏永鑫,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两年后,选择回到家乡甘肃省定西县养鸡养羊,“抱着摸石头过河的想法,感觉纯绿色喂养出来的鸡、羊更健康、更有营养,应该会有市场”。

刚开始,魏永鑫预计自己的投入不会很大,因为用的是自己家的地,家里的老人也可以帮上忙,一年投入也就几万元。他设想用五谷杂粮喂养的鸡价值应该比较高,但后来才发现,因为鸡的品种不行,卖不出好价钱,“比如山东的黑爪子鸡,一只能卖两三百元,而我养的鸡最多只能卖150元”。后来,他考虑引进优质的品种,但养鸡受到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引进后发现自己也养不好。

魏永鑫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养殖专业化的问题,“大家都不了解到底该怎么去养鸡、养羊,主要是靠老人的经验,并没有温度、湿度、密度等专业技术达标指数”。项目进行了两年多,一直入不敷出,只能宣告失败。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精准培训力度。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武小严,2015年创业做了一个青年果蔬公寓。

西安城郊有很多优质的果园、农园,武小严觉得在城市近郊发展观光农业应该可以吸引一些游客。当时,正赶上新媒体快速发展,他便做了一个公众号,用新媒体方式将当地优质果园、菜园推介出去。项目进展很顺利,给园区带来很多游客,合作社、农园都争相跟他合作。

“当时还挺红火的,很多领导来考察,地方也推荐我们参加各种比赛。”虽然项目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盈利情况仍然不乐观。公众号主要是由武小严一个人维护,占用时间比较多,后来希望招专人负责新媒体业务,但公司一时又拿不出工资来。

“我们主要通过组织游客观光采摘团的方式,这种盈利方式变动性比较大。”武小严总结教训时表示,当时盈利方式没有打磨好,“比如项目其实可以跟园区达成合作从中抽成,或者跟种植户合作用包年等会员方式提供服务”。

乡村创业项目既与项目团队自身的资源、能力息息相关,也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厦门理工学院毕业生吴宏伟2016年在大学里创业时,正赶上电影《大鱼海棠》火爆,带火了福建漳州南靖县梅林村,他和团队调研后发现,那里不仅有特点鲜明的土楼建筑,还有梅花饼、梅花糕、梅花酒等特色美食。

团队准备开展农村旅游项目,当地老百姓也很欢迎,团队还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互联网+创业大赛的红色赛道。但项目的推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准备跟地方签协议的时候,当地领导提出要和学校的相关领导见面沟通,“沟通中出了问题,一来二去就拖黄了”。

吴宏伟目前在做职业教育项目,“农村现在人才少,对新手段认知不够”。他还是怀揣乡村创业的梦想,如果之后再做旅游类项目,他设想先通过网红主播带货,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聚集人气,“对农民进行相关培训,也要给他们带来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参与采访:王骏扬 许革 王聪聪)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