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新美育 >

我的读书故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19-10-23

○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七(6)班 穆佳乐

 

一缕飘送着阳光味道的清风波澜着书的扉页,吹涟漪一如柳岸的风掠过湖面。夹杂着细小尘埃的空气中弥漫着书的墨香,微微泛黄的书页勾起我远古的回忆。我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书这个迷人而奇妙的世界呢?大概就是那个知了嘶叫的炎热的夏天,所品读的就是那本薄薄的诗词歌赋吧。

在泥地红瓦的老家,一个简易的秋千,一本诗词就能让稚嫩的我迅速安静下来,沉溺在那个远离喧嚣的桃花世界里。在那里我用旁观者的角度领略到了陶渊明的田园淡然,李清照的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苏轼的豪放不羁以及李白的洒脱傲然。我在朗读中明白:那一段段现在读来仍然让我们沉醉的诗句就像那醇酒,越品尝越能体会其中滋味。因为它们是诗人词人的最直白的心得,是历史潮流遗留的贝壳。这就是我,朗读诗歌的我。时光荏苒,曾经的小女孩儿也长大了。尽管阳光并没有赋予我太多,但是他教会了我:品悟,感受,理解。

我来到小巷,这里有着古井一般的幽深与寂然。对于嗜静的我来说,这里真是个诗书的好地方,就像爱丽丝找到了仙境。我开始喜欢在西山日落,薄暮喷发的时刻,拉出一张老藤椅,摇摇晃晃,捧着一本中外名著,享受着在知识海洋中颠簸的轻松。在那里,我能感受到黛玉悲秋的凄怨,梁山好汉的恩怨情仇,《西游记》的八十一难还有曹操刘备的三国风云。读累了,放下书本向远处眺望,只被那天边大片绚烂的晕色所倾心。这一刻,读书真的很美。

品读名著教会了我心静如水,感悟若炫日。再后来,离了小巷。但是在小巷的那段时光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尽管人去楼空,风仍在,仍在低诉。

这就是我,品悟名著的我。

再到现在的社区,我也成熟了很多。我渐渐开始喜欢在万家灯火的夜晚坐在自家的阳台上,读着鲁迅、沈先生的代表着当时时代潮流的文章,心中颇有感慨:一代大师理应如此,风骚至今。偶尔感叹地抬起头,小幽风夹杂着茉莉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我心想:不知鲁迅《社戏》中的清风夹杂着豆荚的清香扑面而来,是否和我的茉莉花味一样令人忘却烦恼。

大家的文章通常都是读时通俗,回味却是无穷的,所以每当读完周先生沈先生的文章,我的心灵就像那森林里的幽泉流淌过怪石般圣洁与宁静。

这就是我,阅读名著的我。

时光教会我成熟与世故,但它把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留给了我,那就是书。

花落花又开,春去春又回。年华匆匆而逝,只有书在一直陪伴着我。老家破墙旁的老醉枣树听着我的阅读声开花结果,小巷内长着青苔的地砖上有着我藤椅碾过的痕迹,社区内的幽紫幽紫的喇叭花收集着我阅读的精华。

寂寞如一间空屋,惟有书香送。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