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音乐剧《我为祖国找石油》在西安首演 再现新中国首支女子测量队峥嵘岁月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飞燕 时间:2025-09-26

1.jpg

“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青春该去的地方。”9月23日、24日晚,在西安广电大剧院,当年轻演员喊出这句经典台词,全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连续两晚,由西安石油大学倾力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我为祖国找石油》在此成功首演,作为2025年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该剧以其恢弘的叙事、创新的艺术形式和深沉的情感力量,生动再现了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测量队为国找油的感人历程。该剧的总编剧、总导演邓立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用这种‘石油精神’、老一辈石油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激励并召唤着现在的年轻人投身到祖国需要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时代召唤:从温师学子到石油尖兵

音乐剧一开始便将观众拉回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百废待兴、激情燃烧的年代。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聚在一起踊跃报名,准备奔赴中国的大西北……

2.jpg

1953年,面对国家“贫油”的困境和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石油管理总局决定在西北石油工业学校(现西安石油大学)组建测量训练班,紧急培养勘探测绘人才。一纸调令下,浙江省教育厅迅速响应,动员温州师范学校200名应届毕业生奔赴大西北支援石油勘探,其中包含60名女学生。

3.jpg

仅仅三天时间,这群满怀报国热忱的青年便告别江南水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历经三天四夜的颠簸,他们抵达西北石油工业学校。国家建设的紧迫性,要求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高强度地完成测量学、制图学、三角、几何、高等数学等原本需两年传授的课程。学员们夜以继日,刻苦钻研,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其中,20余名女学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主动请缨,要奔赴最艰苦的地方,为祖国找石油。其中一个队员黄金洪在日记中描绘了当时的憧憬与决心:“我们不断想象着酒泉盆地——那片古老而苍凉的土地,荒无人烟的戈壁、无垠的沙漠、巍峨的祁连山……我们也仿佛看见,未来我们奋斗的地方将矗立起入云的油塔,山野之间奔涌着黑色的油龙。那样的景象,如此壮美,让我们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成绩,为全国妇女做出榜样!”

戈壁巾帼:“苦地方能长出硬骨头”

1954年5月,这群正值芳华的女孩子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测量队。随即便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野外测绘工作。她们的足迹遍布玉门油矿周边的红柳峡、惠回堡、无量庙、南山、合黎山以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祁连山测区。完成了1:2.5万、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填补了新中国地质图上的一个个空白。

4.jpg

“我们老石油人常说:‘苦地方能长出硬骨头’。”当舞台上,扮演老年李建业的演员说出这句话时,台下观众纷纷动容。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这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姑娘,顶风沙、战严寒、爬高山、越深谷。她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风餐露宿,仪器不离肩,图纸不离手。在祁连山测区,她们连续两年超额完成35%的测绘任务,屡创日测记录。她们的卓越表现,不仅为石油勘探提供了精准的一手资料,填补了多项地质空白,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石油精神。因成绩卓著,女子测量队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先锋青年突击队”称号,并荣获“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荣誉。她们的事迹通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工人日报》等媒体传遍全国,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石油地质事业,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舞台重塑:艺术匠心传承石油血脉

将这段尘封而辉煌的校史搬上舞台,是西安石油大学对学校文化根脉的一次深情回溯与艺术升华。《我为祖国找石油》全剧分为“到大西北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三个篇章,创新运用音乐、舞蹈、话剧表演等多种舞台语言,结合精心设计的舞美,构建出沉浸式的视听场景。通过现代艺术手法与多元叙事结构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剧目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

9.jpg

记者了解到,为了打磨精品,该剧的创作团队历时近两年,系统梳理校史资料,走访包括女子测量队员在内的杰出校友,从真实的历史细节中汲取灵感。剧目以一位怀揣理想的知识女青年成长为油田勘探尖兵为主线,贯穿“为国家需要而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巧妙连接历史与现实。

5.jpg

该剧的总编剧、总导演由国家一级导演、陕西实验话剧院院长、西安外事学院艺术中心主任邓立鹏担纲。拥有二十多年油田工作和石油题材文艺创作经验的邓导表示:“我知道石油工人身上的豪情,也了解石油题材艺术作品的特质。”他坚持用“石油精神”支撑全剧,要求非专业的学生演员们精准捕捉“20世纪50年代人身上那股劲儿”。

0.jpg

此次演出阵容汇聚了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的多名学生。邓立鹏作为西安外事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将“以演带教”的教学模式融入创排过程,让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实战中提升专业能力,他们的出色表演为剧目增色不少。全剧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语言及精心设计的舞美。而邓立鹏也以既编又导的经验,精准把控舞台节奏和人物刻画,使得先驱形象有血有肉、可亲可敬。

精神回响:“为祖国把石油找,为民族把腰杆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原创音乐剧《我为祖国找石油》不仅是对一段筚路蓝缕创业史的凝望,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深情召唤。剧中“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青春该去的地方”“这一生为祖国把石油找,为民族把腰杆挺,值了!”等铿锵台词,引发了观众尤其是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新生杨茂轩看完演出说:“作为西石大学子,我们胸膛里激荡的自豪与骄傲早已滚烫。循着这束光坚定走下去,以他们为榜样,以奋斗为笔,或许某天,我们也能成为他人眼中那束耀眼的光。”

6.jpg

7.jpg

“《我为祖国找石油》这部剧以其永不过时的精神内核,激励当代青年投身祖国需要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这种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依然是驱动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我认为该剧不仅在高校舞台剧中独树一帜,也在陕西乃至更广范围的舞台艺术领域树立了标杆,成为一部能够打动人心、振奋精神、引领风尚的精品力作。希望未来这个剧能走向全国油田表演,甚或是走向全国的文艺平台。”邓立鹏表示。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子墨           责编:一加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