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雅韵绕长安 《天仙配》《女驸马》西安演出获满堂彩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青 时间:2025-09-10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 文/图)当黄梅戏的婉转旋律遇上西安的千年古都底蕴,一场跨越千里的非遗之约温情绽放。9月8日至9日,“戏承黄梅 韵满三秦——国家级非遗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在西安人民剧院圆满举行,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携《天仙配》《女驸马》两部经典剧目连演两场,以原汁原味的演绎、精湛的舞台呈现,让古城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 首晚演出的《天仙配》由黄维、黄少勇领衔主演,该剧改编自董永与七仙女传说,讲述了凡人董永与天女七仙女的凄美爱情故事,通过“路遇”“织绢”“满工”等经典章节将七仙女的纯真善良与董永的忠厚质朴刻画得淋漓尽致。舞台设计巧妙融合水墨留白的传统意境与现代光影技术,虚实交错间营造出 “仙境落人间” 的唯美氛围。当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这一耳熟能详的唱段响起时,全场观众不自觉地跟唱,台上台下形成温馨共鸣。 次日上演的《女驸马》以民女冯素珍“女扮男装救夫”的传奇故事为主线,通过“绣楼”“状元府”“洞房”等场景,展现了女性智慧与勇气的光辉。主演蒋笑凭借细腻的表演与清亮的嗓音,将冯素珍从闺阁少女到状元郎的蜕变演绎得层次分明,而“为救李郎离家园”等经典唱段更是赢得满堂喝彩。演出结束后,观众迟迟不肯离席,在持续的掌声中,主演们多次返场谢幕,场面十分热烈。 此次展演中,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以原汁原味的演绎,让西安观众近距离感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两场演出不仅打动了资深戏迷,更收获了年轻观众的青睐。“打小就听收音机里的黄梅戏,今天在现场看原汁原味的《女驸马》,熟悉的调子一出来,心里就特别暖!”78岁的戏迷李先生难掩激动,手里还攥着精心保存的节目单。90后观众赵女士则坦言,自己此前对传统戏曲兴趣不大,“这次看完彻底改观了,黄梅戏的唱腔太优美了,剧情既浪漫又有力量,完全没有距离感!”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形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县黄梅戏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黄梅戏发源地的核心院团,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始终秉承“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理念,创作了《於老四与张二女》《传灯》《青铜恋歌》《我的乡村我的亲》《一代义伶邢绣娘》《梅城烟雨》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近年来足迹遍布海内外,不仅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还赴台湾以及芬兰、法国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 “黄梅戏是扎根民间的艺术瑰宝,这次西安展演的成功,是两地文化共鸣的最好证明。”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文新表示,“作为黄梅戏的传承者,我们不仅要把经典剧目原汁原味地带给各地观众,更要借助这样的交流平台,探索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让黄梅戏这一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的生命力。未来,剧院一方面将持续推进全国巡演与海外文化交流,让黄梅调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计划与秦腔、阿宫腔等剧团开展跨界合作,碰撞创作火花,探索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表达。” 据悉,剧团将于9月12日至13日转战富平县工人文化宫,继续为当地观众带来两场精彩演出,让黄梅之韵继续在三秦大地流转。 编辑:子墨 责编:小木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开心麻花爆款《出马》叠加多种元素 九月西北首演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