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聚军心 军民共谱鱼水情
“奋飞凌云志·涅槃正当时”庆“八一”主题演出举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梓希 时间:2025-08-0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在建军98周年之际,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队、陕西卫视《秦之声》联合主办的“奋飞凌云志·涅槃正当时”庆“八一”主题演出,于8月1日在部队礼堂上演。军地代表齐聚一堂,以艺术为媒,共叙军民鱼水深情,致敬人民子弟兵的忠诚与奉献。 演出开始前,一场特别的“红色巡礼”在部队团史馆展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组织的数十名退役老兵,携院职工亲子团与军属共同参观。老兵们凝视着“天狼团”英雄部队的泛黄照片与闪亮勋章,重温辉煌战史与蓝天航迹;孩子们则在战机模型旁聆听老兵讲述“蓝天卫士的担当”,崇敬英雄、致敬奉献的种子悄然萌发。这场代际传承的参观,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自身深厚的红色基因遥相呼应——作为1938年诞生于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传承者,研究院始终与军队、人民血脉相连。革命年代,这支“文艺轻骑兵”深入边区,用《血泪仇》《穷人恨》等剧目唤醒民众、鼓舞参军支前。 演出在部队官兵气势磅礴的《刺杀操》中震撼开场。官兵们身姿挺拔,动作整齐划一,“杀!”声响彻云霄,一招一式尽显钢铁意志与“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赢得现场雷鸣般掌声。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艺术家们随后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二胡独奏《战马奔腾》以急促的弓弦声,描绘出骑兵冲锋的壮阔场景,将官兵思绪带回烽火岁月。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熟悉的旋律响起,引发现场老兵轻声合唱,朴实的歌词唱响了革命年代陕北人民与八路军的生死情谊,象征赤诚的“山丹丹”在军民心中依旧红艳。 传统戏曲在创新中焕发新魅力。碗碗腔《三月桃花》结合优美舞姿与婉转唱腔,更创新引入杖头木偶“桃小春”,演员操控技艺精湛,木偶灵动娇羞,与伴舞、唱腔浑然一体,再现了剧团历史上“用简单道具让故事活起来”的智慧,令观众赞叹不已。《龙宫借宝》的惊险身段与川剧《变脸》的瞬间变幻,则分别以神话演绎与“不变初心、常新传承”的寓意,赢得阵阵喝彩。 戏歌《梨花颂》《上春山》在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中碰撞火花,展现了研究院“守根脉、跟时代”的艺术追求。唢呐独奏《正月十五闹花灯》配以丑角诙谐表演,欢快热闹的气氛驱散了往昔硝烟,延续着“用欢乐致敬奉献”的深情,官兵们开怀大笑。 演出尾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边肖深情献唱。《大西北的鼓声》唱响黄土高原的厚重,《西部情歌》则以雄浑嗓音勾勒西北苍茫,歌声中饱含对故土的眷恋,更是对守护山河的子弟兵的崇高礼赞。部队官兵随后以铿锵有力的合唱《我们从古田再出发》《请你检阅》压轴登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誓言融入旋律,唱响了新时代军人的使命担当与军民同心向未来的坚定信念。 从延安时期的“文艺轻骑兵”到新时代的“文化拥军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一场演出,串联起跨越八十余载的红色情缘。当传统艺术邂逅钢铁军营,当红色基因融入军民同心,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节日的庆祝,更是一次初心的回望与精神的接力。在这片见证无数军民鱼水深情的土地上,红色血脉正以艺术为桥,代代相传,续写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时代新篇。 主办方供图 编辑:张建全 责编:晓佳 终审:思羽上一篇:文化盛宴点亮革命老区夏夜 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旬邑启幕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