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的“热身赛” 巾帼战歌起底长安乐!国潮音乐剧《花木兰》首演“爆场”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梓希 时间:2025-04-30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 4月29日晚,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内座无虚席,由西安演艺集团出品,西安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音乐剧《花木兰》在此燃情首演。这一次,木兰的故事不再停留于“替父从军”的标签,而是以音乐剧为载体,把千年IP唱成热血战歌,讲述一位女性在乱世中寻找自我的热血征程。 创新突破:重构音乐、视觉与叙事的“三重革命” 虽然在历史文艺创造中以“花木兰”为IP的作品屡见不鲜,但在本次音乐剧创排过程中,创作团队力求打破思维与叙事禁锢,在音乐、视觉与叙事等角度力求“多方突破”。 在音乐编曲上,剧目以交响乐为基底,采用二胡、琵琶、埙等传统民乐来营造大漠苍凉及木兰与亲人离别的苍凉之感,同时马头琴的辽阔与电子合成器的未来感交织,构建出战场的热血与故乡的柔情;电子音浪的加入更添未来感,战场的热血与故乡的柔情在音符碰撞中迸发。木兰的独白曲以极具张力的咏叹调直击人心,而战歌合唱则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情绪。 在叙事上,音乐剧重新解构了“巾帼英雄”的定义。女扮男装的木兰遇上男扮女装的包人九,各自背负使命的两人,在生死历练中成为相互扶持的战友。剧中的木兰不再是符号化的“孝女”,而是忠于自我的独立女性。木兰的独白曲以极具张力的咏叹调直击人心,而战歌合唱则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情绪。 本次舞美设计打破传统,光影科技还原了漠北沙场的壮阔与冷冽,武术与街舞的刚柔对决、传统戏曲身段与现代肢体语言的交融,配合光影科技的沉浸式舞美,将东方美学演绎为极具张力的舞台语言。 实力阵容:双面木兰与跨界演员的“破圈”演绎 西安歌舞剧院集结顶尖班底,在剧院吾音重构社“强大班底”的加持下,声乐演员李银与刘沐以“双面木兰”形象惊艳亮相——前者以清亮高音诠释木兰的坚韧,后者则以深沉音色刻画其内心挣扎。何宜霖与杜豪洪,柏林艺术大学双硕士与资深音乐剧演员的“双保险”组合,唱出“两位”花父的沉默与挣扎;意大利声乐大赛冠军厉刃饰演的铁血将军、跨界影视的男高音尹良北演绎的亦正亦邪柔然王子,以及白俄罗斯艺术硕士王菁蕾用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碰撞出的“母亲之歌”,均成为首演高光片段。 国潮大作的完美输出 跨越文化的情感共振 首演结束后,剧场内掌声雷动。观众樊女士感叹:“木兰脱下红装换上战甲的那一幕,配乐从柔婉到激昂的瞬间转换,让我瞬间泪目!”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表示:“意大利是歌剧的国度,而迪士尼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也曾令我印象深刻。而今天在西安的音乐厅能看中国人创作的音乐剧《花木兰》,让我内心非常激动,这是属于世界的IP,即使语言不通,音乐与情感的力量让我完全沉浸在木兰的传奇中。” 对话世界的“新国潮” 导演有话说 音乐剧总导演、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西安歌舞剧院总经理赵鹏表示,《花木兰》不仅是一场舞台演出,更是一次文化对话。这里不但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亦是对当代价值观的深刻回应。同时运用全球化的音乐语言,将忠孝、家国、女性成长等东方价值观传递给世界。无论你是国风爱好者、音乐剧迷,还是渴望在花木兰的故事中找到力量的年轻人,都能在这场颠覆想象的演出中找到共鸣。 记者了解到,作为五一小长假“热身场”,这场音乐剧《花木兰》将持续在长安乐演出至5月7日,将成为五一期间古都西安的又一打卡剧目。这部以千年经典IP为底色的音乐剧,凭借中西合璧的音乐语言、沉浸式光影舞美及“双女主”叙事重构,不仅将会吸引全国游客前来观看,更是通过“国潮+科技+文旅”的深度融合,为西安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助力西安从“历史古都”向“国际文化创意之都”转型。共同构建起西安“古今对话、多元共生”的文旅生态,进一步奠定巩固其作为全国文旅融合标杆城市的地位。 编辑:张建全 责编: 王越美 终审:赵梓希上一篇:陕西儿童电影《美术老师的放羊班》获华表奖提名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